當我拿著新工作的offer,告訴老公說我換新工作了,薪水是現在的一半。老公原本高興的臉瞬間凝固了。我只是想給他一個驚喜,沒想到喜沒有倒是被驚著了。
如果換作是我,老公突然告訴我這樣的消息,我也接受不了。
他開始皺著眉,說我行為處事怎么這么幼稚不靠譜,我們現在還要還房貸呢,本來我就愛亂花錢,房貸沒攢出來,工資倒是少了一半。勸我還是做現在這份工作吧,工資高又穩定。……然后又說了很多,問我了解新的工作么?這可是換行業,真的能確定你能干好么?不要自以為努力就可以,結果就會很好。
他這話倒是提醒了我,努力也許遠遠不夠啊。自從看了成甲的《好好學習》,我知道我一直是個很努力的低水平勤奮者,今天又恰好在彭小六的早讀課里聽到練習中的三種錯誤思維:
1.能力受基因限制
2.足夠長的時間做某事,一定更擅長
3.只要想提高,努力就可以
我中了2和3。以前我會覺得能力是時間的累積,做的時間越長,越有資格有經驗。想提高,努力啊,我有的是學習能力,我有的是想進步的動力,我就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會有好結果啦。
然而不是。努力,是需要有方法的,那就是反思。低水平的努力不過是自我感動自我麻醉的安慰劑,沒有任何價值。要有目的的努力,同時獲得專業高級別人士的反饋,自己在做的過程中學習,事后再反思,繼而改進。
拼的不是辛苦,而是反思。有反思的行動一次,比無反思的盲目行動十次要更高效更有價值。
如果把焦點放在,如何提高技能,而不是學了什么。那么這種努力,會更容易看到效果。
所以,面對新的工作,我不止會努力,我更會反思,邊干邊學。以提高技能為目的。
所有外界不認可的聲音,都折射出你現在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還不足以讓他們心服口服,所以還有什么可說的呢?磨破了嘴,都不如用行動說話。感謝這些逆境,它們讓我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