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在路邊的小攤上吃早點,會因孩子打架被老師叫去學校,會親自接送孩子放學,會像每一個普通人般為孩子的教育操心,為家庭的瑣事擔負責任。他走下神壇,走進生活,常常讓人忘記他身上的功夫,覺得他只是個熱心正義的街坊鄰居。
在劇中,不再有國恥家難需要拯救,他的絕世武功只用于保護街坊,保護妻兒。再也沒有偉大的命題等待他去完成,他像一個歸隱山林的高手,放下了江湖的名利,拋開了俗事的風雨,安心地去貼近生活中的一蔬一飯,一點一滴。
在他的眼中,只有街坊最重要。為了防止馬鯨笙干擾小學正常上課,擾亂周邊的街鄰,他帶著徒弟守在學校門口,一守就是幾天。他從不覺得自己是大俠,做這種替街區警察維護街坊的事情會有失身份,他總是熱心平和,就像是街口守夜的李大爺,只不過多了一點武功。
在他的眼中,只有孩子最重要。當孩子葉正被馬鯨笙挾持,讓他棄棍,他棄;讓他下跪,他跪;讓他磕頭,他磕。沒有絲毫猶豫,他心甘情愿,像是每個護犢情深的父親,甘愿為孩子付出所有。在船廠面對數百人的打斗中,他異常勇猛,只為保護自己至親的孩兒。
在他的眼中,只有妻子最重要。電梯里與泰國打手的打斗,空間狹窄,極難出手,但他招招都精準地將對手隔開,始終把妻子護在身后,不讓她有半點閃失。他將打手打出電梯,拉上柵欄,只為確保她安全。最后,他還不忘彎腰撿起她失手掉落的藥包,溫柔至極。
絕世武功,不再為國仇家恨,不再為爭名奪利,只為了街坊安寧,孩兒平安,妻子周全。他不再是肩負重任的英雄,不再是高山仰止的大俠,只是一個好鄰里,好父親,好丈夫。他的煩惱,也不再憂國憂民,而在孩童教育,妻子健康,鄰里和諧。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張天志向他發起挑戰,而他卻缺席了武館比武。當所有武林中人匯聚一堂,斗志昂揚,要一份勝負,爭個高低之時,葉問卻在舞廳專心致志地陪妻子跳舞。武館的劍拔弩張和葉問的全情投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在告訴人們:任憑再多的功名與地位,都沒有妻子和當下生活更為重要。
不得不說,《葉問3》塑造了一個更為生活化,更有人情味的大師形象。的確,生活本就是柴米油鹽,稀疏平常,不是每天都有民族大義等待伸張,社會黎民等待拯救。再偉大的一代宗師,回到家里也是吃家常飯菜,也有實際生活中的種種苦惱。
俠之大者,最終歸于平凡。憂國憂民當然偉大,但更考驗的則是褪去光環,身著棉麻長褂,像普通的市民一樣溫良、謙讓、內隱地過日子。或許,也正是因為歷經風雨,看透百態,才會明白生活的真諦,才會擺脫功名利祿、愛慕虛榮的干擾,真正懂得什么才是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正如他對張天志所說:“最重要的,是你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