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醫道》的心得體會
講述/彭省忠
整理/胡曉慶
我不反對推銷,只有銷售才能產生收益,其它的都是成本。我覺得我相對還是一個比較合格的推銷員。
只是我們要界定推銷什么?什么東西才是真正符合生命真實需求?我們要推銷的是生命真實需求的東西,我們的激情,我們的推銷技術要用對地方,所以價值觀的導向很重要。
我們怎么樣才能認識到這個東西對生命的需求度?當這個能級圖在我們心里面很清楚的時候,我們知道這個東西我要花多少激情,多少能量去推銷。
這能級圖一打開,我們就知道了,魂魄識氣形,家人事物錢。所以每個層級對應的能量次序不能亂套,如你把一個外在的一個物質產品,用十二分的激情去推動他,無所不用其極的推銷技術去推銷他,那就太過了,應該是用在推銷上面能量級的東西。
我們并不是說要反對推銷產品,只是這個層次、維度,要把先后的順序排列好。我們是通過推銷物質產品技術來推銷產品背后的精神,文化。
舉個例子,我要賣這條玉米。我們就花百分之四能量,時間,精力說明這玉米是原生態就可以了,別花百分之九十六的時間去說這個。我們應該花百分之九十六的時間干什么?去講后面的氣和識,講后面的魂魄,給這個玉米注入魂魄進去,為什么要種這個玉米?使命是什么,愿景是什么,能解決當今人類,社會的什么問題,這是我們百分之九十六時間要做的東西,讓他變得有神。
再舉個例子,我要治病、開方,要開藥給他。不是花百分之九十六的時間去講這藥有多么多么厲害,你一吃什么病都可以消除。其實這是三分治的部分,三分治七分養,三分外在七分內在。
所以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要花在內在,要把氣脈,思路觀念,魂魄搞通,這些個層面,這才是我們要下工夫的地方。這樣才能搞對路。
你看現在大都是本末顛倒,基本都是同一個調子:吃了(用了)我這個產品,啥病都可以治、啥問題都可以解決。
其實不可能,所有問題最終都是他自己給解決的。我們經常說中醫不治病,真正治病是你自己本有的修復能力,那我們就通過如何通過內在外在的方式,把你的自我修復能力激發出來,內在的神醫,這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在站樁調息冥想時,我們要多問問內在的神醫:您需要什么?
如自己亂了方寸,本末倒置,不知先后,那就會更加迷惑顛倒眾生嘛。傳遞的還是向外求的觀念。說白點,如此德能會不斷往下降,這樣的生意,就算目前能掙很多錢,也是虧本生意,不會長久的。
感悟:
聽到彭老師講"推銷"時,正在做一份計劃書。滿腦子構思著資源、運營、商業模式,總覺得不夠通透。醫道思維讓我突然靈光一閃,正好缺這一環--對客戶的"形氣識魄魂"分析。
一是,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這是賣什么,"形"的層面。
二是需求分析(氣):
解決的痛點,這個產品或服務滿足哪些客戶的需求?更細分化市場,找到這個缺口。未被滿足的社會需求即精準目標客戶群。
價值分析(識):
對客戶的價值--公司如何資源最優來生產這個產品和提供服務?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滿足這個需求缺口?在需求和所能提供的產品或新的服務共同作用下,即創造了新的價值。新的價值,如更低的價格、更全面和優質的服務、性能更好的產品等等。
對內部的價值--企業價值觀。利益各方的和諧關系、構建互利價值觀。這是為什么生產這個產品或提供這個服務?哪些人群買?客戶選擇你的理由(為什么買)?以及公司的價值觀,即"氣"和"識""的層面。
三是,發展戰略和愿景(魄):整合優勢,制定詳細的運營計劃和目標。其中也包括企業的愿景,也就是帶領全體人員把企業發展成所要達到的那個目標和成績!
同人一樣,企業也會有使命感(魂)。企業的使命感,就是為社會發展付出努力和作出貢獻,利益大眾造福社會。這魂魄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