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十點半,還聽到鄰居在對二年級的孩子說教,因為嗓門而比較大,所以說教聲很快就傳到我這邊。
大概是因為她的孩子不聽話,貪玩,亂跑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于是情緒激動就開始說教起來。
其實具體說教什么,一開始我也沒有很認真的去聽。
聲音淡下去時,我卻清晰地聽到孩子的哭聲。然后鄰居又補充了一句:“媽媽讓你做個乖孩子,聽話的孩子,是因為愛你呀!”
鄰居的這句話像閃電一樣擊中了我的內心。
讓我不經想起了那些,背負大人們的“愛的名義”,讀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甚至連自己的另一半也是毫無愛情可言,他們的人生被愛之名,一層層地綁架起來。
在大人眼里,你不聽話了,不乖巧,說教是因為愛你。亦或者是,你要表現得我喜歡的樣子,我才會愛你。
很多人覺得,作為父母的我們有經驗,你得受教,才能走出精彩人生,否則,你會走很多彎路,我要安排好你的每一個細節。
他們常常以“愛”之名,去當孩子的保護傘,去阻斷一切可能潛在危險的失誤,致使很多大孩子們也無法處理棘手的問題,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甚至,他們把愛的方式誤解成就是要掌控他人的人生。
他們常說這樣做也是因為太愛,太在乎了,但是真正的愛,是讓一個人學會成長,懂得感恩,正直陽光,愛會導致好的結果,好到合二為一,愛也會導致壞的結果,壞到本該相愛的兩人,卻互相傷害。
02
當然這種愛,也可以延伸到戀愛,友愛。
曉不止一次因為他哭,而這一次她才決意分手。
此時她的屏幕上,不斷提示來電,她一個個按掉。
他是曉的同鄉好友,畢業那會兒兩個人,同時通過面試進入現任公司工作。在陌生的城市里,要是能夠遇上老鄉,那便是一顆孤獨的心,突然找到了一點點溫暖。
曉就是這么想的,當她知道他是老鄉,每天聊天的時間都多了起來。
兩個人互相鼓勵,終于在三個月的時候,兩個人都轉正了。
雖然曉知道自己那么努力工作,轉正不在話下,但是她還是把功勞推給了他,說什么也要請他吃飯。
這一吃后,兩個人的關系越來微妙,果然應證了在一起吃飯多了,就會愛上對方的魔咒。
半年后兩個人確立關系,成了真正的戀人。
他對曉也呵護有加。
但是有一條,讓曉難以接受的就是,他喜歡每天看曉的手機,還不準她跟別的男人接觸。
原因就是我太在乎你了,所以我要關注你的一切。
因為太愛,所以我想控制你。
一年后,曉通過努力工作,職位升一級,很多同事向曉表示祝賀。其中一個男生發了一條短信:恭喜你,為你驕傲!
結果曉又被挨罵了。
曉說,自從和他確定關系,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天這個不是,就是那個不是,之前的朋友也沒有再聯系,我已經沒有人可傾訴了,就只好找上你。
他的愛讓我好沉重,什么都要管。
她接著說:你不知道,他的到來,讓我的生活只有工作和他,沒有朋友,沒有自我,我甚至快忘記自己本來的樣子。
我知道,世界那么大,有這般經歷的也并非只有一個曉。
她們活在了他人的人生中,迷失了自我。
記得有一起《奇葩說》第三季里的辯題:我是為你好,真是扯。
其中有個觀點是:
有意見就說,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弊,權衡得失,這才是說服的應由之路。
而不是拿著我和你的感情與信任作籌碼,無力地扔下一句“我這是為你好”
有事兒說事兒,別從情感上施壓。
對于這樣的觀點,三觀再正常不過了。
01
以愛之名,施以情感綁架,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想起的準是她。
A小姐是我的遠方表姐,小時候的她就是個乖孩子,聽話,乖巧,懂事,又善解人意,誰見了都忍不住夸上幾句。
讀書的時候,她就是大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成績一路向前,領過不少獎。雖然家境算不上特別好,但是學習優秀,結交了不少好朋友。
按理說作為她的父母應該很欣慰才是,事實上并不是這樣,她的中考志愿是母親逼著填的,高考志愿是母親選中的專業,醫學,這也是她母親的心愿。
她的母親和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把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
上了大學的時候,她徹底崩潰了,那些醫學知識,那些解剖實驗嗆得她直喘氣,她想過轉專業,想過退學,可是每一次都被母親阻止,她母親跟她說:學醫是為你好,孩子,我是在愛你啊。
又是一句,我是因為愛你啊。
她變得情緒化,偏執,甚至逃課,很多功課都不及格,只能重修。
學校通知她母親的時候,她的母親還是固執的認為她是故意的,所以不予理睬。她得了嚴重的抑郁癥,需要住院一陣子,她的母親仍不斷的在她耳旁嘮叨:我就是愛你,才讓你學醫的。
長輩們都覺得這些屬于家事,只是叮囑她母親不要太過了,也不好再說什么。
寫到這里,回首過去,我是該多慶幸有個不阻止我做決定的父母啊。
后臺有個朋友跟我分享過一個親身經歷,說自己的朋友像她借錢,她當時也拿不出多少錢,就跟朋友說了下原因,并拿出幾百給她讓朋友先用著,結果她的朋友非但不言謝,還說,跟你這么好,就拿這點錢打發我。
她朋友不知道她其實過得有多拮據,那幾百塊錢基本上是她一個月的伙食費。
這些小小的經歷,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一個愿意被控制,另一個控制得著魔。
一個喜歡愛,另一個喜歡被愛。
貌似沒有任何問題。
其實最悲哀的莫過于,一個人花盡了所有的精力,去掌控別人的人生,指望別人來幫你承受本該由你自己承受,負擔的成長軌跡,不過是一種換來對方厭棄的行為,另一個拼命擺脫被愛,最終卻無力掙脫。
無論這種不健康的愛與被愛,都是不可取的。
這樣的愛終將是一種傷害,一種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