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內容,都是我壓箱底的寶藏,如果大家吸收利用得好,英語啟蒙路上真是啥都不怕了。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為什么孩子不喜歡讀英文繪本」:
其中可能有以下四個原因:
1、聽不懂——理解的問題
2、 沒意思——選書的問題
3、不好玩——互動的問題
4、接觸太晚——時間的問題
改進措施就是:我們要早早地給孩子讀英文繪本,讀那些孩子可理解的,感興趣的繪本,而且要讀得有趣。
真正做到這幾點,大概率上,孩子不會排斥英語繪本了,但未必能達到喜愛的程度。
而我今天分享的3個招數,威力更大,能讓孩子追著你讀繪本。一點都不夸張,這些方法,都是小Oly(3歲10個月)親自驗證過的。
我們家這位,如果到了繪本時間,我沒空不給他讀的話,畫風是這樣的:
好,開始放大招兒!
一、第一招——魔力道具
隆重介紹下我家另外200名家庭成員:動物王國,We are 伐木累(family)!
在Oly 的英語啟蒙歷程中,這近200位好漢,絕對是大功臣,它們是Oly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得力助手!
把它們收編家中,是英語啟蒙路上的意外驚喜!
剛開始給Oly 英語啟蒙時,我發現英文繪本里,無論是經典繪本,還是分級閱讀繪本,最頻繁出現的就是動物。
而對于1歲多的小屁孩來說,動物,尤其是不常見的野生動物,是非常抽象的,光看圖片很難理解,也不會有太深的印象。
其實,不光是動物,3歲前的孩子認識任何事物,最好是通過「五感」去看,聞,聽,嘗,摸……,在接觸實物,體驗真實場景下來學習和理解。
剛好那會讀了一本書,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孫瑞雪寫的《愛和自由》,書中講到:
兒童是依據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來學習的。他們通過這些感覺來認識事物,形成概念,然后再進行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結。兒童整個6歲之前,好像都在做這件事。
讓孩子感知「動物」,我們不可能天天跑去動物園,而且1歲多的孩子轉眼就忘。要想天天感知,隨時觀看,就得把動物養在家里。
于是,我開始買立體、仿真的動物模型,陸陸續續添置了2大盒子,花了有2000多,雖然當時花得「肉疼」,現在看來一分錢都超值。
如果你覺得動物模型,只能幫助孩子學會幾個「動物單詞」,那就是「見識短」了。
動物模型,絕對是英語啟蒙中的一座挖不盡的寶藏。
我分析了小學英語課本,各種網課,線下外教課,初級英文繪本、初級動畫片等等素材,發現孩子的前500個詞匯,主要就是1-10數字,顏色,水果蔬菜,身體部位,交通工具,天氣變化,日常用品等等。
而市面上包含英文兒歌,繪本,動畫在內的大部分資料里,最頻繁出現的主角就是動物。
如火爆的英文兒歌: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農場動物
Baa Baa Black Sheep ——綿羊
Five Little Ducks——鴨子
Teddy Bear——狗熊
Baby Shark ——鯊魚
……
耳熟能詳的英文繪本:
Dear zoo——動物園
Brown bear ——熊
Goodnight moon ——兔子
Where is green sheep——羊
Five little monkeys ——猴子
The very busy spider——蜘蛛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袋鼠和其他動物
……
經典的英文動畫片:
小鼠波波,小豬佩奇,藍色小考拉,米奇妙妙屋,貝貝熊,小馬寶莉,麥斯和露比,動物街64號,富蘭克林小烏龜,跳跳蛙,恐龍列車,莎拉和小鴨子,小企鵝,小兔兵兵……
動物們在兒童英文世界里真是忙壞了……
讓孩子把動物名詞搞定,再借助已熟悉的動物,去學習其他詞匯和句子,整個學習過程就會「絲滑」很多。
在讀繪本過程中,立體、逼真的動物模型,和平面的圖片,給孩子帶來的絕對是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怎么玩轉動物模型?
總結下來,讀英文繪本時,我家的動物模型玩法主要有這幾種:
1. 尋找動物
Oly 1歲多開始積累初級單詞時,每次讀繪本前,我會把動物盒子放旁邊待用。然后在書中遇到某個動物后,我會停下來,煞有其事的問:
“ Do we have a cow?”
然后在盒子里翻騰……
“I'm looking for a cow”.
還會故意拖時間,假裝找不到(有時候是真的找不到)
“ I can’t find it, where is the cow ? ”.
找到了就故作驚喜:
“ I found it, this is a cow ”.
或者,我故意拿錯,問:
“ Is this a cow?NO,it's a pig.”
等Oly積累了一些詞匯后,我會讓他自己找:
“ Can you find a cow in the box ? ”
找到了就表揚,找不到就幫忙。
就這么一些簡單的互動,就能讓讀書變得不單調。
2. 角色扮演
找到書中對應的動物后,把手中的動物模型代替書中的圖片,說話,做動作。
最最最好使的招數是,大人代替模型發出奇怪的叫聲,要去咬寶寶,撓癢癢,往孩子身上爬,往衣服里面鉆……
尤其是在孩子不經意間,猛地發出一聲喊叫,或者搞一個突然襲擊,又好玩,又刺激,看到孩子奇形怪狀的表情,通常我這個三十幾的老婦女也會笑得滿臉褶子。
這個環節,完全可以跳出書中情節,隨意玩耍。
3. 模擬場景
讀完書以后呢,可以把涉及到的動物集合起來,跟孩子用英文一起數數總共有多少個(學習鞏固數字),都有哪些動物(鞏固名稱……)。
然后,家長和孩子各選一個動物,玩模擬場景。可以是好朋友出去玩,可以是一起吃好東西,也可以是打架,或營救活動。
Oly 最喜歡驚險刺激的「營救活動」。比如,他選的是豬,我選的是大灰狼,然后我就開始了我的表演:
“ I’m a big wolf, I’m hungry . I’m looking for something to eat , Oh, I see a pig . I’m going to eat you, little pig”.
然后,我再換過來假裝是“Pig “
“ Help Help! There is a big bad wolf, he is going to eat me ! He is chasing after me . I’m scared ! Mommy , Daddy ! ……
然后你追我趕,我假裝要吃掉Oly,他極其認真的躲,然后滿床滾,滿屋子跑。通常我都累趴了,Oly 還要“ One more time, please !”
可能大人覺得這種「狗血劇情」很幼稚,可孩子就是喜歡。
關于以上3個環節,我還有些話要嘮叨:
——01.
?別看我上面寫了那么多英文,似乎很復雜,顯得自己很厲害,嚇住了英語水平不好的你!其實里面的句型都很簡單,而我也就會那么十來個句子,還是在給孩子讀繪本時學來的,剛開始死記硬背,后來說得多了,才做到了脫口而出。
你給孩子把英文繪本讀個小半年,這種水平的英文不過是「碎碎的」事兒。
但是在互動中,親子英文真的必不可少,還得上點心!
——02.
?大人和孩子,剛開始說不了整句的英文,蹦單詞也沒關系。蹦單詞,就比不蹦強,蹦2個單詞就比蹦1個強。
最重要的是,把英語融入到親子互動中,這樣學到的語言才是「活的」。
——03.
?跟孩子互動的劇情,可以隨意天馬行空,把真實性遠遠地丟開吧,越無厘頭孩子越喜歡。一定要讓孩子玩的開心,「小祖宗」一開心,學什么都特別快。
而逗他們開心也不難,小孩的笑點特別低,一個鬼臉,一個丑態,都能讓他們捧腹大笑。
除了讀繪本時間,動物模型,也可以單獨拿出來玩,比如,跟孩子一起給動物分類,玩猜猜的游戲,媽媽描述動物特征,讓孩子猜出正確的答案。
1. what kind of animals have four legs?
2. What kind of animals have wings?
3. What kind of animals have horns?
4. What kind of animals can swim?
還可以設置各種問題,大人引導孩子一起探索:
農場里會有哪些動物?
每種動物有幾只腿?
哪種動物有翅膀?
誰的身體是什么顏色?
最喜歡的食物是什么?
誰的耳朵是什么形狀?
會不會游泳?
會不會爬樹?
牙齒長還是短?
跑得慢還是跑得快?
有沒有角,有沒有觸須?
…………
這個清單可以無限列下去。
這種問法,也可以在讀繪本時隨時插入。
我們家的道具,除了動物模型外,還有一些玩偶,卡通帽子,它們也會經常客串演出。
再者,家里能看到的水果蔬菜,廚具家電,衣服鞋子,螺絲釘子等一切物件,外面能遇到的汽車地鐵,花草樹木,藍天白云,石頭泥巴等所見所聞,皆是道具,就看大人怎么用了。
最簡單的用法,就是在繪本里遇到什么,就去找來實物。有余力的家長可以提前把涉及的物品準備好。當然,和孩子一起找,也是很好的互動過程。
這種互動方式,簡直是法寶,不挑年齡,3歲的娃,4歲的娃,8歲的娃一樣受用。
第二招:老娘自己就是一臺戲
道具再好,不能隨身攜帶,比如在書店,回老家,出去旅行等等場合。
在沒有道具的情況下,為了讓孩子感興趣,只能老母親自己上了。
當媽不易,全憑演技!
沒錯,想讓孩子讀得盡興,玩的開心,就得把繪本「演出來」,還得過火的演」:書里的人笑,你就夸張的笑,書里的人哭,你就哇哇哭。遇到人家委屈、害怕、驚訝,你也跟著來一遍。
凡是有叫聲的,你最好也模仿,凡是有動作的,你最好伸一下老胳膊老腿兒示范下。
其實,讀繪本時的丑態,我都不好意思放出來!
人畜不分地喊叫,夸張搞怪的表情,猙獰扭曲的動作,怎一個「演」字了得。
用老話說,就是「極盡夸張之能事」。
千萬別覺得不好意思,孩子就喜歡你的「不要臉」。
關于「不要臉的表演」主要有2個核心:
1. 聲音語調
給孩子讀繪本的聲音,平鋪直敘是大忌。不同的角色,最好要用不同的聲音。
而且語調要跟著劇情,時高時低,驚險時要喊出來;緊張時故弄玄虛的壓低聲音;說悄悄話時,就真的靠近孩子的耳朵上低聲說,諸如此類。
2. 表情動作
自己擠眉弄眼,手舞足蹈是標配,帶著孩子一起模仿,就算是加分項了。表情越扭曲,動作越夸張,孩子越喜歡。
就沖這一點,我經常覺得讀繪本,根本就是個體力活兒。
當然,這種演繹性質的互動玩耍,也需要大人多多練習,多多積累,時間久了,演技自然能提升不少,心里更沒有什么包袱了,「形象神馬的」咋聽著賊陌生呢。
終有一天,你會感覺自己就是一臺戲,而且是「老戲骨本骨」,奧斯卡獎得分我一份!
問:這樣讀繪本,是要把大人累死的節奏?
首先呢,
我們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不是為了快快地刷幾本,湊個數,完成任務。我們是為了品味故事,吸收語言,當然是怎么效果好,怎么來了。
真相是,確實很累!
——但讀10本書,不如玩一本書——。
其次,
這么「費媽」的過程,主要集中在初始階段,讓孩子理解意思,激發興趣。等孩子積累了約500——1000個單詞,能夠看懂故事性的繪本時,繪本本身的內容也能吸引到孩子,讀起來就不那么興師動眾了。
如果孩子再大一點,你還那么演,人家都會「嫌棄」你了。
最后,無論哪個階段,什么時候給孩子讀繪本,根據自己的狀態來決定「共讀姿勢」。
狀態好時,好好瘋一把。
狀態不好時,我都懶得讀,給你看個動畫片,一邊呆著去,老娘沒心情!
第三招:終極大招:養成習慣!
讀繪本3年后的現在,前面的「道具」「演戲」2個招數,我已經不多用了。因為Oly 已經養成了讀英文繪本的習慣,不再需要刻意的誘惑了。
習慣的培養方法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也是唯一一個方法就是:
每天固定時間讀繪本。
Oly 上托管以前,在家時間多,固定的繪本時間有4段:早上喝奶時間15—30分鐘,午睡起來20分鐘,晚上喝奶15—30分鐘,睡前20分鐘。
其中前三段讀英文繪本,晚上睡前讀中文繪本。
后來上托管后,時間縮短了;
早上喝奶時間:20-30分鐘
晚上喝奶時間:20-30分鐘
周末的時間稍微長一些。
這喝奶讀繪本的時間,是雷打不動的固定。
除非我不在家,不然只要一喝奶,Oly 一定要大叫“媽媽,給我看書! ”,哪怕我正在洗澡,也得濕漉漉地跑出來,否則他一定會在門口一邊敲門一邊大哭。
Oly 覺得「喝奶=看書」:
喝奶時間,怎么可以沒有書?沒有書,奶還怎么喝?
讀繪本的聲音,成了喝奶伴侶了!
為什么習慣有這么大的力量?
因為,它把一件事變成了「剛需」。
一旦成為剛需,就和「餓了要吃飯,渴了想喝水」一樣自然。有些剛需是天生的,比如,吃飯喝水。但很多剛需是可以后天培養的,比如閱讀習慣。
當孩子養成讀英文繪本的習慣,把它變為剛需后,老母親的英語啟蒙任務就算是熬出頭了,后面的事水到渠成……
總結下,讓孩子愛上英文繪本的3個神器:
1. 動物模型等道具。
2. 很會演的老母親
3. 雷打不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