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一】采訪稿『成甲:怎樣“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
〈What: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
成甲 在查理·芒格的演講錄《窮查理寶典》中看到這么一句話:“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記住一些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你無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受到芒格的啟發,他開始投入到學習和構建自己框架體系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對知識管理的認知。
〈Why:底層規律——讓知識開始自生長〉
當我們理解了底層規律在知識管理體系中的價值后,學習就變成了一個生長和創造的過程:知識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點,而是彼此聯系、相互接觸,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斷產生新的啟發和認識,知識也就開始了自己的生長。
『注』底層規律,又稱“臨界知識”。所謂臨界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和定律。掌握了臨界知識,我們便能開啟“少即是多”、“四兩撥千斤”的學習模式,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How:晨修——每天2小時、寫下7種日記〉
讀書周刊:您的主業是景區設計咨詢,擁有自己的規劃設計院,但您不僅運營著一個以你自己名字“成甲”命名的知識管理微信公眾號,又寫了這本分享知識管理的書,還經常在清華大學MBA等課堂上做演講,您是怎么利用時間的?
成甲:我的生活比較規律,每天6點起床,晨修2小時。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比較擅長利用碎片時間,走到哪兒都帶著平板電腦,或者紙和筆,我的很多文章,包括這本書,都是在坐飛機或等飛機的時候寫的。有一次,“得到”那邊等著我把新一期“成甲說書”傳過去,而我實在沒時間了,就在出租車上錄,車子到達目的地時,我也錄好了一期節目。
讀書周刊:您剛才提到的晨修是怎么回事?
成甲:就是記日記,我有自己一套記日記的方法。
第一步,先翻看去年昨天的日記,我記了整整7年日記,通過這樣的回看,經常會發現,去年犯的錯誤,今年有可能還在犯。學習的本質是改變自己的假設,而我們之所以長時間沒有進步,就是沒有改變假設,一再地犯同樣的錯誤。
第二步是把昨天發生的事記下來,不在當天晚上記是因為,我發現晚上寫東西常常會被各種雜事打斷,而早上就不會。
第三步是寫反思日記,反思我昨天哪件事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步是寫人脈日記,記下我昨天認識了誰,想想我在哪些方面可以幫到他。交朋友,先要學會給予。
第五步是寫承諾日記,我們總是習慣和別人說改天再約,而這個“改天”,常常遙遙無期。我記下自己的每一個承諾,不管大小,都要去兌現。攢人品嘛,就得這么一點一點地攢。
第六步是寫感恩日記,沒有人是應該對你好的,包括父母、妻子,我會把別人為我做的點點滴滴都記下來。
第七步是寫公司管理日記。
我天天這樣晨修,幾乎沒有斷過。很多事情需要長久地堅持,效果才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