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僅僅來源于用戶,在開展實際產品工作的時候,需求來源于產品經理的四面八方。
首先,來源于用戶的需求是關注的重點之一;
其次,用戶需求的采集與用戶研究&洞察的方法是有很多交集的。
需求采集的方法:
1)資深人士溝通,2)競品分析,3)行業數據,4)內部需求,5)數據挖掘,6)用戶需求。
PS:并不是老板說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這種產品經理就很難有比較大的提升。
(一)行業數據分析法——通過行業數據來感受市場進化趨勢與需求的遷移
例如:2017年1月,小程序上線,標志著移動互聯網進入輕應用發展階段。
產品數據的來源:七麥數據——可以看整個產品,歷史迭代的版本、每個版本是怎么做的、標志性的動向有哪些。
擴展:小程序怎么裂變、怎么獲客、怎么留住用戶?——6個字:“送、比、換、拼、幫、砍”
送:送禮品,eg. 拼多多;比:比價某個產品,在我的平臺買更便宜,eg. 淘集集;換:積分換購;拼:拼團,eg.?拼多多;幫:在朋友圈看到別人需要幫忙砍一下;砍:砍價,幫助砍價,eg. 拼多多的砍一刀。
通過行業數據來看,哪個賽道是比較熱門的。比如,2015、16年是移動支付;2017年是共享單車;2018年的社區團購,少兒編程。
每個行業都會有熱門的賽道,我們應該怎么去選擇?這個是根據行業來分析的。我們要查詢某個行業的話,一定要看行業的屬性。
行業數據的來源:易觀智庫、Trustdata、QuestMobile、艾瑞咨詢。
(二)運營數據分析法——通過分析運營數據來反推產品下一個版本內容和后續策略
產品上線之后,就需要對運營的數據不斷進行分析和總結,透過運營的數據洞察用戶的心理狀態和產品的需求。
通過對產品運營數據的記錄觀察,可以從數據的趨勢中得出各種有利于產品改進的思路。
數據顯示:“休閑娛樂”項使用優惠券的訂單數遠高于其他類型的訂單;優惠券是付費購買的,訂單中使用優惠券的比率很高。
因此,下一個產品版本就可以去做一些優惠券的玩法和套路,從而如何更好地黏住用戶。把優惠券的花樣玩的多一點,可以結合商家、結合平臺做專屬優惠券,做全品類、滿減、無門檻等優惠券。
數據還顯示:免費獲取的優惠券,訂單中使用的比率很低。可能的原因是優惠券的使用門檻較高,以及優惠券的減免數額太小。
因此,后續可以:1)運營方案--加大優惠券的面額;2)產品方案--可能優惠券不顯眼,新建一個“優惠券”中心的統一入口,或者進入新頁面時,直接彈窗彈出優惠券鏈接(拼多多常用此方法)。
例子:通過在渠道A打廣告,讓客戶引至落地頁B,從落地頁下載App C,在App C購買商品D。A到B,轉化率90%;B到C,轉化率30%;C到D,轉化率80%。
現在下載App的成本很高,因此就有必要去掉“下載”這一步,中間加入一個“中間頁”,這個中間頁可以用H5、小程序,等用戶留住在了H5或者小程序后,再引導用戶下載App。所以從最終目標來說,之前的“下載”步驟其實是沒意義的。
因此,在做產品設計時要有取舍、有策略的去做,包括運營策略和方法都要去思考。
(三)還有其他的需求分析方法,比如常用的競品分析法。
(四)“需求”一定要分析再分析
第一:分析方法;第二:有所取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