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的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火了,因為其內的老虎攻擊人類,導致一死一傷。還不了解的,有如下視頻整理報道
事件發生后,動物園暫停了營業,死傷者則因此受到了輿論的大力譴責,言必稱“自己不守規矩還要連累動物和動物園”的觀點。難道都忘了人家已經付出了生命和健康的代價了嗎?人都要學會換位思考,試想下是你被老虎咬傷了,不被同情反而受到如此譴責,會好受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簡單的道理都沒學會嗎?
還有人會說,我不可能像她一樣不遵守規則,明明動物園已經盡到了告知的義務了,進園前還簽了“生死書”。但還是請你像君子一樣審查下自己的言行,難道就都不可挑剔的完美?在拍胸脯自信之前,還是先學學自省。
最惡心的是一幫人造謠啊誹謗啊(年輕人就是想弄個大新聞),比如有細心觀看視頻提出男子想要追被老虎拖走的女子的時候,還有回頭的動作,依此批評他不夠男人云云。我就想問你們了,你們一個個都跟冰與火里的無垢者一樣不怕死的嗎?老虎當前,你還能沖出去跟他肉搏?就說打虎的武松,那也是借著酒勁呢。一個正常人有畏懼的心理太正常不過了,男人何必為難男人。
回到事件本身,我覺得——園方有責任,即便無錯,也應有持續反思改進的職責。
誠然,作為當事的游客應該反思,為什么明明有規矩卻不遵守。不過我相信,以他們付出的代價,這反思絕對比這要深刻。俗語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被老虎咬會造成什么樣的心理陰影,哪個數學好幫算一下。
那園方的責任在哪?
其一,報道中有說到游客是因為以為已經出了虎園才下的車,那園方就該改進園區分隔的提示系統,更明確得劃分危險區域和安全區域。這個很重要,就像我們不僅規定煙草要有“吸煙有害健康”的標志,還會要求這一提示語要足夠顯目。尤其是如此危險的野生動物園,如果怎么提示都不能達到效果,是否可以安排一個工作人員跟車服務和監督。
其二,視頻中可以看到八達嶺的這個動物園和常在報道中見到的國外野生動物園的建筑風格完全不同,印象中國外可與動物零距離接觸的園區都是開的越野車和一望無際的草坪,會讓人充滿緊張和刺激感。而這個動物園的裝飾,則更像是在鄉間小路,如此的風格很容易讓人忽視危險的存在。就像化學試劑標志,有毒試劑不僅會通過文字描述,更會通過骷髏頭標志和顏色警示人有危險。人類久居城市,早就忘記了刀耕火種的日子。如果園區的整體風格更貼近城鎮或者鄉村,游客則很容易誤以為其不過是在遠足和郊游,而不是野獸環伺的野外。
其實不難發現,園區的安保措施已經做了不少。入園前需簽字,游覽時有告知,還有裝甲車巡邏,但我們還說園方有責任,是不是有點雞蛋里挑骨頭的意思?不錯,我們就是要在雞蛋里挑骨頭。因為且不說現代質量管理體系就是提倡持續改進,就說園方作為一個運營方一個以此賺錢的盈利機構,它就負有提高服務質量的義務,更何況是消費者有要求。這樣也許會提高運營成本,但游客的安全必須是第一位的,安全都保證不了的游覽是不會有市場的(即使有市場,那也是昧著良心在賺錢)。而只要安保以及其他服務夠好,我想因保證盈利的需要提高點門票費用,消費者們還是會喜聞樂見的。
最后,每每都站在受害方考慮問題,會否導致同情心泛濫,不僅增加管理成本,還會導致有些人利用這些善心欺負好人?想想的確,每一個被熊孩子欺負過的人請舉手。但說到底,一個充滿愛心、同情心泛濫的世界是不是也比一個冷酷無情暴力專治的世界要好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