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期中,工作已經兩三個月了。這兩三個月的工作生活其實還算不錯,林浩然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一個老師,而今實現了,自然很高興。關于他為什么喜歡當老師,事情是這樣的。讀書那么多年,跟他的同學相比,他覺得自己身無長物,唯獨每次發言、演講或讀師范試講時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別的人講話或發言時假如有人說話或做別的事情,輪到他發言或演講肯定都是凝神靜聽,而且每次老師和同學們都會回饋給他經久不息的掌聲。他想這都是緣于他喜歡看書,文史哲,心理學,國學,宗教等是他的最愛。肚子里有東西,倒的時候自然就豐盈充實些。
但工作后很多事情不是靠讀讀書就能解決的,你需要處理一件又一件事務性的工作,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要從書本里抽離出來,與世俗為伍。很多時候,如果真的按照書里的說法來做,看起來真的是寸步難行呢!而且別人一定會說:這家伙真是個書呆子!
所以,工作后的林浩然本能地好像有些疏遠書了,而且有意地把自己盡可能地融入到世俗的生活中去,很多男老師下了班后私底下喜歡罵點臟話:我X,他媽的……什么的,他好像也慢慢開始學起來了。但有些事情他是不會學的,比如在辦公室調戲女老師,下了班一伙人聚在一起喝酒洗桑拿,因為晚上打麻將熬通宵第二天課都沒備就去上課等等。所以看起來世俗的生活很簡單,但一個遠離世俗很久、很遠的人,要想很好、很快地融入進去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是在工作層面,或者說官方層面,與世俗的規則契合是必須的,比如面對學生的分數、名次和成績。
林浩然讀大學時看了很多書,而當今中國教育屢被詬病的現象是他頗為關注的。應試,功利,填鴨,管束,產業化,不公平,黑幕,省界鴻溝…… 學生時代,每每讀到這些,他就在想,等我當了老師,我要改變這些。可如今他當了老師了,他心里邊雖還存有理想教育的一絲情懷,但行動上卻令自己也大吃一驚。在與同行競爭面前,他一樣會逼著學生去讀、去背、去記,完不成作業一樣罰抄或者罰站,學生上課有不認真聽講或者做別的事情的現象他也一樣會大聲呵斥或批評。他覺得自己學得太快,大學時那個理想化的自己和理想化的教學場景幾乎還沒怎么出現就消失了。
期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期中考。考點已經給學生講了一遍又一遍,卷子也做了一套又一套,他心里有點擔心,又有點期待這次考試,他想知道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同年級四個政治老師里排第幾?有時候他又感嘆到:上學時每次考試擔心自己一個人的成績,現在工作當了老師,卻是要擔心一群人的成績。
監考,改卷子,統計成績,排名次……很快,成績出來了。
他教的三個班在高一十二個班里一個排第一,另外兩個分別是第三、第四。首戰告捷!他心里實在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