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父母之愛子,殷殷切切。
皆盼望著子可成龍,女能成鳳,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展宏圖,前程似錦。
然而,孩子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取決于父母的。
教育家盧梭曾言: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p>
一個孩子將來出息與否,往往離不開家庭的影響。
家風優良、雙親和睦,子女必然孝順優秀。
尤其下面這7種家庭,最容易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很準。
一、重視教育的家庭
老話講: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省不能省書錢。
一個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子女未來的人生走向。
越看重教育,越注重培養,子女越能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走向成功。
古有孟母三遷,為了兒子的前途不斷尋找最好的學習環境;
今有武亦姝之父,耗費精力,寓教于樂,從小陪著女兒讀詩詞文學,進行成語接龍的游戲......
從而成就了一代圣賢人,培養了北大高材生。
《戰國策》有云:“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br>
作為家長,不一定要學富五車,但一定要堅信教育的力量;不要只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養育者,更要做他們教育路上的領路人。
有了這份遠見,子女會更加有力量,去乘風破浪,一路向上。
二、樂觀積極的家庭
作家狄更斯曾說:
“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要更具有力量!”
心態,是一個人的核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擁有好心態,才能坦然面對生活的風雨,歲月的滄桑,如此,人生充滿希望。
而一個人心態的好壞,很大程度會受家庭的影響。
若是父母消極懶散,孩子學著滿腹怨氣,必然經常抱怨;
若是父母樂觀積極,孩子從小幸??鞓?,遇事自然從容。
有句話說得好:“逆境比下,怠荒思上。”
真正優秀的父母,看重子女心態的修養,會遠勝過對外物的追求。
他們深知,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放平心態,即便日后千瘡百孔的生活,也能過成詩。
三、熱愛學習的家庭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同一個班級,同一位老師,為什么孩子間的差距那么大?”
歸根結底,就在于學校之外——家庭。
很多父母回到家里,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從來不見他們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自己都不愛學習,又如何要求孩子有一個好成績?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
“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br>
說到底,父母對學習的態度,才是給孩子最有份量的愛,關乎著他們一生的命運。
若不希望孩子在學校碌碌無為,那么這份重擔,父母就必須挑起。
四、情緒穩定的家庭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曾播出過這樣一個家庭:
男孩脾氣十分暴躁,一言不合就動手。
有一次,因為媽媽給他送水果打擾了下棋,伸手就開始毆打媽媽。
后來追根溯源,才發現是爸爸的壞脾氣,潛移默化影響了孩子的性格。
他在目睹了父母一次次的爭吵打鬧后,也變得情緒非常不穩定。
俞敏洪說過:
“父母控制情緒,理性地跟孩子交流溝通,孩子一定可以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這樣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困難、挫折、失敗?!?br>
人生的賽程很長,童年只是其中的小小一段。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永遠不溫不火,他們懷著一顆包容的心和穩定的情緒,在賽道外溫柔助力。
因為他們知道: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和正確的三觀,而后持續努力,一定會抵達自己的終點
五、尊重孩子的家庭
做父母最重要的是什么?
尊重與愛。
這個答案聽起來俗套又空泛,卻是解決大部分家庭矛盾和孩子心理問題的金鑰匙。
人大的李玫瑾教授就曾言:
“一個從小不被尊重的孩子,沒有感受到快樂的人,不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br>
人人都有自尊心,子女也不例外。
如果經常被父母不分輕重的打罵和不分場合的說教,孩子會逐漸變得不自信,甚至厭惡自己。
只有被尊重、被信任、被肯定,才會產生接納的自信,而這也是他們前進最重要的動力。
一位網友說得特別好:
“培養孩子遇事有自己主見,處世有自己章法,心中有自己目標的能力,這才是對孩子最成功的教育。”
尊重是一門“學問”,也是人生的一道風景,值得每個父母去探索和欣賞,更希望你我都能成為“尊而優雅”的父母,為子女護航。
六、房屋整潔的家庭
家雖只有方寸之間,卻會造就孩子的行為習慣。
所以《朱子家訓》開篇就告誡子孫: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整理房間的能力,不但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自主力,也會提高其自我獨立的意識。
潛移默化中,孩子會變得積極自律,養成不馬虎、不敷衍,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而當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擁有一個更加整潔的環境,往后生命的質量,也會不斷的提高。
你的房間,就是你的風水。
每一天都能活得熱氣騰騰、精致豐盈的人,任何時候,他都能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不畏過去,不懼將來。
七、講究規矩的家庭
自古以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規矩都是最重要的立身之本。
梁啟超說過一句話:
“與其跟孩子講道理,還不如給立規矩?!?br>
孩子的生性都是貪玩的、叛逆的,如果父母一味由著他們自己的性子來,不加以管束,很有可能會走上歧途。
正如當年六歲的梁啟超,因一件小事向母親撒謊后,被一向溫和的母親嚴厲訓斥了一番。
從此,母親為他立下“不許說謊”的規矩。
《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
家庭沒有規矩,孩子就沒有原則。
沒有原則的人,多半對事對人缺乏敬畏心,不受管教,自然難有出息。
余生漫漫,孩子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他們需要的是高遠的目標,是正確的方向,是一路的指引,而這一切,只有父母能給得起。
人生在世,寶馬駒、黃金屋、千鐘粟,都不如養出一個好孩子來的重要。
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這輩子最寶貴的財富。
記得“天才少女”武亦姝的媽媽說過一句話: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為人父母者,唯有成為最好的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