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山藥的區別

各種山藥的區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水山藥

水山藥俗稱菜山藥,產于北京、山東,河北等地,是山藥中體形較粗壯的品種,直徑約為5cm左右。其身材較“直溜”,像一根小棒子。水山藥含水分較大,口感非常脆嫩。

食用:水山藥因脆嫩特點,適合用來炒菜或涮火鍋,如做成山藥炒木耳,黑白兩種食材都脆嫩可口。水山藥還有一個特點,含黏液非常多,所以也適合用來制作山藥糖水,煮出的糖水黏黏的,爽脆的山藥外“包”著一層黏液,很好吃。

二,佛手山藥

佛手山藥又成靈芝山藥,產于山東青州市和湖北黃岡市蘄春,黃梅,武穴境內,因形狀似手掌的一種山藥,故稱為:佛手山藥。

三,大和長芋山藥

大和長芋山藥是從日本引進的高產山藥品種,山藥莖為圓形,呈紫色,有時帶綠色條紋。大和長芋山藥在我國的江蘇省,河北,山東等地種植較多。

有食用價值

四,鐵棍山藥

鐵棍山藥是眾多山藥品種之一,鐵棍山藥上有像鐵銹一樣的痕跡,故得名鐵棍山藥。

鐵棍山藥是種眾多山藥品種之一。鐵棍山藥,因種植地不同,種植間隔年限不同,品質上會有所不同。

其中已產自古懷慶府的懷山藥要用價值更高。懷山藥是指古懷慶府(它的地理范圍相當于現在的河南省焦作轄區溫縣、沁陽、武陟、孟州)所產的山藥。

鐵棍山藥又因為土質不同分為兩種:壚土鐵棍山藥、沙土鐵棍山藥。

其中壚土鐵棍山藥因為地質堅瓷,黏性大,土質硬。所以它彎彎扭扭,雖然不是好看,但口感較好,營養價值高;質堅粉足,粘液質少,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久食不煩膩。藥食兼用。

沙土鐵棍山藥因種植在沙地里,土質松軟,口感面甜,成圓柱形,肉極細膩,白里透黃,質地較軟,容易煮散。

壚土鐵棍山藥皮非常薄,尤其是煮熟后非常明顯。

懷山藥和一般的山藥最大的區別就是藥性上的。對于鮮山藥,切開一個切口,通過切面的液體判斷,懷山藥的液體是有點黏稠的,而一般的山藥的液體非常的淡、稀。煮過之后,半熟的懷山藥吃起來有點脆而且有點粘,而一般的山藥吃起來就和黃瓜有點相似。懷山藥是煮不爛的,而一般山藥就不一樣了。

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古代名醫如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用藥都必以產地區分藥性。就如阿膠以山東東阿、人參以長白山為正宗一樣,山藥公認以河南省懷慶府所產的才可入藥。《神農本草經》、《圖經本草》和《本草綱目》均特別標明所講的山藥,產地為“懷”。《本草蒙全》提到山藥時說“南北州郡俱產,惟懷慶者良”。《神農本草經》另有明文,“山藥各地均產,以河南懷慶各地產者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