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嘗試反思昨天的一天。
只有實際去嘗試,才能發現具體的問題。經過兩天寫反思日記有兩點感受:一是經過一夜沉睡,起床準備反思會覺得頭腦有些不夠用,甚至一瞬間都記不清楚昨天發生了什么事,所以應該嘗試在前一天晚上將計劃用來反思的事情列出來,這樣第二天一早腦子就可以直接反思具體的問題。
二是一天的工作內容比較常規瑣碎,坐于桌前,手中握筆,卻發現從細碎的日常找出反思的點并不容易,雖說小事情中蘊含大道理,但往往事情小到壓根記不起做過什么,這就使得反思變得很尷尬。我嘗試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記住一天中發生的大小事件,發現自己曾經使用過“每日三件事”來規劃一天中應完成的任務,后來荒廢掉了,現在不妨再用起來,在當天列好計劃并執行,第二天參照列下的項目進行回憶反思,發現應改進的方面。
回顧昨日完成的事項主要分為三大類:工作、親子、提升。
工作:應完成的全部是事務性工作,具體來看都是任誰都能做、唯手熟爾的內容,仔細算下來工作量也不大,卻耗用了一整天的工作時間,忙忙碌碌卻發覺并沒有完成什么實質內容,原因有二:
一是工作內容單調重復,大多數時間用于登記,分類,存放,審核,復印,傳遞,溝通等問題上,其實不妨不要急于處理具體事務,將同一類任務歸于一起,用一個時間段來處理同類的工作,比如需要分類登記文件,那就等下班前三十分鐘,統一將一天中需要登記存放的文件批次處理,這樣不僅會提高效率,還會省出大段的時間用于個人提升,比如,可以集中半小時來看書。
這一方法其實在《小強升職記》一書中介紹的已經很清楚,但當時看過之后只覺得方法不錯,但并沒有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內心深入覺得應該來活就干會顯得自己更積極更主動,實際上卻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具體方法是將每日接收到的新任務,按照順序都放于辦公桌上的一個固定位置,將需要立即去處理的可以放在另一個位置,處理完緊要的工作后,就可以進行學習或是思考工作,等到下班前一小時再集中處理這些事情。
二是自己的工作內容都是事務性工作,反映出自己的位置處于比較低端,只是執行的身份。
改進方法為改善工作模式,用頭腦去工作,找出重點工作,理順環節,記錄下重點難點,每月對工作進行全面回顧,很多原來摸不到頭緒的工作自然會明朗。堅持一段時間試試看。
親子:
由于習慣早睡早起,每日起得都比較早,所以每到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就感覺很疲倦,但孩子還很精神,所以沒有辦法給他高質量的陪伴,全靠老公,所以能找個貼心且顧家的好老公真是人間幸事!不過也不能全依賴老公,我還需要自己調節休息時間,以后中午應保證15-30分鐘的休息時間,通過提高效率將中午用于學習的時間提前到早上或上午。
提升:閱讀速度有些慢,一周也讀不完一本書,但能堅持每日有所收出,對書中的一些細節開始嘗試深度思考,有時想法很多便會及時記錄下來。從原來追求讀書數量到現在開始追求深度思考,發現各類書中很多內容都是相通相連的。
話說能改變你行為的才算是知識,所以我現在不貪圖自己讀得有多快,但求自己每次閱讀中可以產生更多的想法。
而每日的反思可以讓我意識到更多需要改進的內容,并將書中的方法與自身聯系,以期事半功倍,讀書不求多但求用,學會用之后會發現書中的道理大都是相似的,深讀一本書會發現其他同主題的書籍可以做到一通百通。但不代表我不希望自己廣泛閱讀,因為我現在讀的慢也是為了以后讀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