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淚點滿滿,但是沒有感覺到絲毫深入人心的東西。
相較于昨天的《誰的青春不迷?!?,讓我覺得電影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舒服”二字,讓觀眾有舒服感,才能讓他對你所要傳達的東西信服,才能讓電影真正的發揮它的社會價值。
我認為舒服感最主要的來源于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情感走向,你要讓我覺得故事這樣發展是有其內在原因的,主人公的做法是符合人物設定性格的。而小時代在這個方面無疑表現得很差。它主要通過沖突來表達這四個女孩之間的感情以及一些其他的東西,如背叛,愛情 ,糾葛,主要遵循著美好-破碎-美好這個線路。這種處理方法無疑是很好的,然后故事的敘述就不免讓人感覺狗血。
先說說電影中最核心的東西這四個完全不同的女孩之間的感情吧。觀賞完影片,絲毫沒有讓我感覺到這四個女孩之間有多么深厚的友誼。宛如這類女孩一直就是開心果一類的存在,想著便會讓人覺得快樂。但是這類女孩卻不像林蕭那類女孩,很難走進一個人的內心,因為除歡樂外我們更想有內心的寄托,我們想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很顯然,宛如這類女孩是不會被選擇的。可是林蕭真的懂得她的朋友嗎?她和顧里的感情最好,可是她一點都不了解顧里呀,她傷害顧里時說的那些話讓我都感到痛。至于南湘,我覺得是電影刻畫的失敗,沒有刻畫一點她對其他人的感情。每一次,她都會狠狠地傷害顧里然后消失,四部電影她便離開了4次,若說林蕭有堅守,那她則毫無付出,在她們最痛苦的時候她都是缺席的,她只享受了她們的付出。至于第四部她的做法,則更讓我難以理解。顧里說:南湘,你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的。我輕輕的笑了。突然覺得電影刻畫了一個不擇手段的女人,她對宮洺的殷勤讓我覺得很刺眼?;谒齻冞@樣的感情基礎讓我覺得她們很多時候的選擇是不可信的,讓我覺得電影刻畫她們四人肩并肩向前走的情節是沒有感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