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一部作品寫期末論文的話,我挑《小時代》。它是我的初中時代。
我是郭敬明的死忠粉,因為他的第一本主編雜志《最小說》就創刊在我開始擁有自主意識的初中時代。
初中時代,《小時代》開始在《最小說》連載。她們喜歡林蕭,喜歡南湘。我喜歡顧里。
這本小說一本集齊了所有青春少女意淫的美好事物:帥哥、美女、校園、愛情。故事情節開展在高中與大學——所有廣告文案們都吹噓夸大的最瘋狂最青春的時光里。故事主線圍繞四個小女生展開,女主林蕭是家境普通性格普通的姑娘,顧里是傲嬌的女王,南湘安靜而憂郁,二貨唐宛如樂觀坦率。四個女生的性格類型幾乎涵蓋了大部分女生的性格類型。加之她們的友情好到就差沒把男友交換使用,并且林蕭和顧里又獨吞了學校里集萬千少女寵愛于一身的兩大帥哥——一個溫柔體貼一個高冷理智。這種滿足了萬千少女內心對青春所有期待的小說設定,又怎么會不俘虜少女的心。圈內圈外的男人都說郭敬明腦殘,可他一開始的作品定位就是青春讀物,主打青少年市場,對于在小學時代看厭了《花火》、《可愛女生》或者是《天使·COM》的小少女,《小時代》的出現,就是更高逼格的追求。
當時初中,我是一個被《可愛女生》熏陶出一點文藝氣息,能寫一兩篇意淫出來的千字愛情小說,成績不上不下,早晚放學由爸爸接送回家的小少女,沒有愛情。少女們就像追當時的《微笑pasta》、《放羊的星星》、《惡作劇之吻》電視劇一樣追《小時代》的連載,幻想一個轟烈的奮不顧身的真愛與瘋狂不羈的青春。這種青春讀物,每次我都是睡前躲在被窩里看到深夜。雖然現在回想它,故事情節浮夸,人物對白浮夸,景物描寫浮夸,但印刷的紙質是樸實的。我被它逗笑,卻從未被它感染到哭,即使最后的一場大爆炸里全部人死剩林蕭。但郭敬明寫到大結局的時候,我也已經高中了,對愛情小說已經有一定免疫能力了。但也不妨礙《小時代》作為成長的痕跡陪伴了我初中那些年。
能吸引無數對校園友情與校園愛情癡迷的少女追捧的《小時代》,它的辭藻是足夠華麗的。無論是渲染上海五月黑暗暴雨的天氣、描述顧里家里一墻的名牌包包、形容唐宛如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臉上驚奇的表情和異于常人的動作,都充滿了濃重的童話色彩。這些辭藻不適合飽讀名著或者深諳社會的知識分子或者涉世已深的人閱讀,它的句子又曲折又婉轉又冗長又拗口。可它卻可以作為一本另類的作文書,超越了傳統辭藻平實作文書的相對稚嫩的筆法。吸收與運用這些華麗的辭藻,即使獲得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評價,卻還是使我的文章在當時獲得了語文老師的贊賞。
《小時代》的人物設定,小四算不算最懂少女心,站在了少女的角度進行小說人物設定。四個性格各異卻大致涵蓋了大多數女生類型的女主角兒,平凡的林蕭或優越的顧里,傲嬌的顧里或憂郁的南湘,氣質的南湘或粗糙的唐宛如,樂觀的唐宛如或敏感的林蕭。這四個青春爛漫的姑娘里,總有一款是我們自己的影子,總有一款是我們想要自己成為的未來的樣子。無形中,小說里這四個女生的言行給了性格沒有如此鮮明的小讀者們社會榜樣效應。借此角色為原型,學習小說里人物的社會行為,意淫自己未來的樣子,純真的少女們產生了共情,總能把自己感動到心酸滿懷又勵志滿懷。
而故事情節的設定,是個童話故事。這個童話王國里,第一部“折紙時代”,描述的就是最清純的校園小女生之間的閨蜜友誼,愛情也僅僅是次主線。第二部“虛銅時代”,隨著培養的消費者的口味的增大,故事的發展也從校園延伸到了主角們都進入了職場。第三部“刺金時代”,四爺把甜美清新的少女童話故事轉換成了黑童話,但終究是童話。在現實生活里,太多的時候,沒有那么濃厚的色彩,沒那么喜劇性或是沒那么戲劇性,而是更多的灰色地帶。我們的生活色彩,是逐漸從童年的色彩鮮艷,逐漸被灰色取代。有時候不浪漫不跌宕不夸張不腐爛不符合我們內心的期待,只是沒有強烈視覺效應的大片灰色色調。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取決于小說的定位,也總不能每一部小說都寫成《起風了》那種真實、平靜、蔚藍色的風格。更多的小說,只挑生活跌宕坎坷的寫。而《小時代》的定位與風格,更像是作者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而創作的快餐式小說,味道并不醇正,各色元素的拼湊,不能細嚼。
我站在現在自己二十多歲的人生觀的角度上從辭藻到人物到故事情節黑了《小時代》這么久,我愛它什么呢。我愛它的少女情懷。從創刊的連載到如今三部的完結,到《小時代》也出了電影版,到小四又把“折紙時代”又修訂一遍。雖不腦殘,還是死忠地愛它。愛它給了我一個女王顧里,讓當時的我有了未來想要成為的樣子;愛它給了我們一群小女生一個嘰嘰喳喳的話題,在上課時間的小紙條上,在課間的走廊上,在烈日樹蔭下體育課的操場上,在夜晚共同踩單車回家的路上;愛它給了我們一個少女色彩的故事供我們幻想,在我們的生活只有校服與中考與體育訓練的初中時光里。就像小時代電影版作為宣傳海報的那幅圖那樣,四個感情甜蜜的女生在經歷了一些波折以后,心連心地聚在了顧里家里,四個女生親密倚靠著互相扶持鼓勵,醉在顧里家的沙發上,仍是笑靨如花。這便是小女生對友誼的幻想與期待。女生對閨蜜情誼的向往。 正好是小四寫作風格的夸張,剛好把女生內心對閨蜜的幻想表達得淋漓盡致。
《小時代》在我初中開始連載,在我的高中完結,剛好跨越了我的少女時代。大學后它又出了電影版,抱著對它的死忠愛,我也去看了,電影情節比小說的處理更夸張突兀,但看到她們互相倚靠醉倒在沙發上那個鏡頭的時候,突然被勾起一些往事,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