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08(1.08)
體驗·反觀·總結
——用心用情不用力的實踐回觀一
體驗
? ? ? ? 如果要問我,經過這幾次的實踐,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我想,莫過于“喜悅、舒服”這兩個詞吧。喜悅是因為“用心用情不用力”的實踐是成功的,哪怕只是在小事上的成功,但是卻不能因此就否認這種成功的意義與價值。
? ? ? ? 舒服的體驗,這是最讓我喜歡的。當我在地鐵上,手機連不上網卻不焦急,能夠坦然地放下手機,不受情緒的影響,繼續耐心地等著下一站。當地鐵在下一站停下時,繼續拿起手機敲擊屏幕,然后手機就連上網了。一切都是這樣自然,似乎過往的那一些焦慮都離我遠去了。還有就是吃完早飯。最近吃完飯時,我會提醒自己,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消化。好像當我能給自己時間消化的時候,那種忙所帶來的緊迫感、壓力感也離我遠去了。
? ? ? ? 我好像在這些小事中一點點地找回到了生活的主動權,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舒服的空間,特別是在這樣的空間中,我的神經既不過度緊繃,也不過度松弛,正正好好,那種感覺我好喜歡。
反觀
? ? ? ? 在這些體驗的基礎上,能夠再返回去看。看什么呢?看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又在哪里,這對我而言就是反觀。
? ? ? 我想第一個要反觀的就是“體驗”這一點。我得承認這是自己寫的第二個版本,第一個版本中我根本沒有寫體驗。但是我突然問自己,沒有體驗的反思,真的是跟我的生命有鏈接的嗎?沒有體驗的總結真的能幫助到我嗎?因為體驗就是它們與我生命的鏈接,體驗就像是一個橋梁,連接著總結出的經驗和我的自身的故事,體驗非常的重要。所以我想,以后在實踐中會先問自己,我的體驗是什么。
? ? ? ? 第二個反觀之處就在于小事上的實踐。因為事小所以實踐的難度低,也讓我容易成功。但是我也會發現,讓這小的成功運用到更廣闊的空間、難度更高的一些情景中,就會有一些困難。而這個困難就在于習慣。
? ? ? ? 比如說今天下午,難得有一節空課,我想讓自己躺在椅子上休息。可是當我閉上眼睛之時,會發現腦子里會習慣性地出現一些關于工作上的內容。腦海里就時不時會有聲音出現,催促著我,趕緊起來把剩下的工作完成。當我聽著這些聲音時,我告訴自己,慢慢來,慢慢來。等我意識放松之后,那些習慣性的聲音就又會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總結
? ? ? ? 對此,我發現在那些習慣性的聲音出現的時候,真的,一個暫停是非常的重要。這樣的暫停,就像是一個剎車,能夠讓那些習慣性的聲音停住。停了下來之后,自己就可以去看,這個習慣的方向是否合適?是否還要按照習慣的方向用力地去做??
? ? ? ? 同時我也想,正是因為要送給自己一個新的習慣,這也意味著就要去挑戰舊有的習慣。那我想無論挑戰成功與否,不以結果論英雄。因為在這場實踐中,并沒有他人,只有自己。我何苦要以結果論英雄呢?更何況能夠勇于去實踐,這本身就已經是極大的成功了。所以我想,無論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都給自己一個獎勵。因為在這過程中,我的付出和努力是實實在在的,這些付出和努力不應結果的失敗而被否定,不是嗎?
?? ? 因而我決定每次實踐之后,都給自己一個獎勵。獎勵自己愿意付出,愿意努力,愿意繼續堅持不斷的實踐。至于給自己一個什么獎勵?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自己感覺開心的,哪怕只是吃一粒糖,那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吧。
實踐回想:
? ? ? ? 在第一個版本中,我沒有想到“體驗”這一點,那為什么會在第二個版本中想到它呢?我想這源于今天我對教案整理的反思。期末要整理一個學期教案,在回顧這些教案時,我發現很多好的教案都有著這樣的思路:先讓學生體驗,然后在體驗過程中討論、總結,最終遷移運用到其它方面。這樣的思路不僅用在我教的學科中,我以前看過的數學和英語似乎也都是這樣。我不禁想到:體驗是經驗總結的基礎。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再看自己今天的實踐回觀,突然就覺明白為什么第一個版本離我這么遠,原來就是欠缺體驗這一環節啊。
? ? ? ? 同時在我所學的敘事心理學(是的,我學的心理流派就是這個名字,我很喜歡這個流派)之中也非常注重體驗。因為體驗,正是獨屬于每個人故事的基礎,每個人生命的基礎。我也再次用親身體驗理解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