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碰巧在萬圣節這天來倫敦,而來接你的英國銀碰巧是個逗比,那你就可能聽到這樣一句熱情洋溢的歡迎辭:
Velcome, to London, my frrend! I vant to suck yourr bluud!
(歡迎來到倫敦,我的朋友!我想吸你的血!)
這人是猴子派來的咩?
還有,所謂高大上的英音竟然是則樣的??
不不不,這其實是個很有名的吸血鬼梗,是在模仿現代吸血鬼的鼻祖——德古拉!
說到吸血鬼,你最先想到的,也許是這幾只:
但要是論在西方吸血鬼界的地位,這幾只再怎么受歡迎,在Dracula面前也得乖乖俯首稱臣。原因很簡單:當年要是沒有Dracula,也許就沒有后世那么多酷炫狂霸拽、神秘又魅惑的吸血鬼,也許就沒有《真愛如血》、《吸血鬼日記》、《暮光之城》······
所以,當我們對著各種顏值爆表的吸血鬼舔屏的時候,記得感謝一下“德古拉之父”,愛爾蘭作家布萊姆·斯托克(Bram Stoker)。
他于1897年寫成哥特恐怖小說《德古拉》(Dracula),在其中塑造了一位風度翩翩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Count Dracula),就此拓寬了吸血鬼們的戲路。
在這本書問世之前,吸血鬼雖然已經在各國的神話與傳說中存活了成百上千年,但它們——沒錯,“它們”——通常以丑陋可怖的惡魔或動物形象出現,跟瑪麗蘇男女主絕壁扯不上關系。
然而,這本書問世后,人們對吸血鬼的刻板印象可就變啦:吸血鬼可以是一位身世顯赫的伯爵,他可以西裝革履、文質彬彬、談吐不俗,雖然難改陰險又嗜血的本性,卻也有種危險又獨特的魅力。這本書大獲成功,德古拉伯爵也成為了現代吸血鬼的原型,在無數文學、音樂與影視劇作品中充當主角,在流行文化史上經久不衰。
說到這里,就終于可以解釋本文開頭那句帶口音的英語啦!
小說《德古拉》在1931年被拍成了電影《德古拉》(Dracula),匈牙利裔的美國演員貝拉·盧古喜(Béla Lugosi)操著一口帶濃重東歐口音的英語,以精湛的演技演繹了這位吸血鬼鼻祖。
雖然他在電影中從沒說過“我想吸你的血”(I want to suck your blood)這句話,但不知為何,大家都以為這是他的臺詞。而這句誤傳的“經典臺詞”,借助德古拉的知名度和頗具喜感的口音,成為了一句傳播甚廣的流行語,讀作“I vant to suck your blood”。
在西方,一說到吸血鬼或是德古拉,很多人都會想到這句話;而如果你模仿電影中德古拉的語音語調講話,很多人都會知道你在cos德古拉,尤其是在萬圣節這天!
最后,送你Dracula的凝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哈,萬圣節快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appy Hallowee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謝閱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 you vant to "like" m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X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兔糖小酒館」? ?
你可能還愛讀這些——
<文化趣談>
<語言學習>
? ? ? ? ? ? ? ? ? ?關于英國文化,關于英語學習,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給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