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在英國四年多,與“文化”有關(guān)的趣事數(shù)不勝數(shù),最好玩的要數(shù)跟歪果仁(學(xué))打麻將。
四個老外打麻將
那天,男票(以下簡稱“W”)把我們家的麻將帶去了公司——因?yàn)樗习逑雽W(xué)打麻將!
一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怎么會想要學(xué)打麻將?!
原來啊,他在某娛樂場所玩耍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中國人特別喜歡聚在一起玩一種叫做“mahjong”的游戲。一群人歡聚一堂,相互吆喝,落子啪啪作響,口中念念有詞,臉色也隨之千變?nèi)f化。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于是,自從得知W隨我回中國的時候接受了家中長輩的“麻將特訓(xùn)”,還從中國帶回了一副麻將牌之后,這位領(lǐng)導(dǎo)就一直攛掇他教自己打麻將,還指望有一日能和中國人一決高下······
其實(shí),W和麻將也是有些淵源的。他的外祖父在二戰(zhàn)期間曾隨軍駐扎亞洲,一直對亞洲文化情有獨(dú)鐘,不僅從中國帶回了一副麻將牌,還在W小的時候教過他打麻將。所以,對W來說,麻將不僅是眾多東方文化符號中的一個,更是有外公參與其中的美好童年回憶——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都還記得小時候外公教他的“chow”(吃)、“pong”(碰)、“kong”(杠)!
W終于把麻將帶去公司之后,他老板迫不及待地召集了另外兩個員工,三個零基礎(chǔ)的歪果仁正襟危坐,開始跟半吊子的他學(xué)習(xí)打麻將。W專門在網(wǎng)上查了資料,還整理出幾頁教學(xué)大綱,這股一本正經(jīng)學(xué)麻將的勁頭實(shí)在讓人忍俊不禁。
事后他告訴我,麻將對他們來說真得很難學(xué),但是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在稍稍熟悉了規(guī)則后,他們發(fā)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麻將就像是“亞洲撲克”,因?yàn)椤俺浴薄ⅰ芭觥薄⒏堋泵總€都像是西方撲克游戲中的poker hand(一手牌)——
“吃”可以對應(yīng)”straight flush”(同花順);“碰”可以對應(yīng)”3 of a kind”(三條);“杠”可以對應(yīng)”4 of a kind”(四條)。
然而,對于“春夏秋冬”、“梅蘭竹菊”這些花牌,他們就直接放棄了分辨,通通稱做“flower”······(好吧,其實(shí)我們中國人也會這樣“偷懶”)
至于“萬”牌,哈哈,外國友人什么時候能把漢字一到九和one to nine對應(yīng)上,就要看他們個人的造化了。
W專門給同事們寫了一張小紙條來幫助大家分辨“萬”牌,想象一下他們理牌出牌時對著小紙條仔細(xì)研究的樣子,就覺得可愛又搞笑!
(其實(shí)幫老外分辨“萬”牌有個捷徑,下文會說,我先在這里賣個關(guān)子嘿嘿)
中西麻將大戰(zhàn)
前不久,我們邀請了三兩好友來家中慶祝春節(jié),自然少不了要發(fā)揚(yáng)國粹。
五位選手水平參差不齊。我跟W差不多,都只打過幾次麻將,不同的是,我已經(jīng)把規(guī)則都忘得差不多了,而W則剛剛復(fù)習(xí)過重點(diǎn)。至于我們的朋友,Kenny同時熟知港式和滬式麻將打法,“麻齡”多年;宋寶對麻將一無所知;而同W組隊的Kat則是個在此之前連麻將牌都沒見過的匈牙利姑娘。
雖然我們?nèi)齻€中國人在人數(shù)上占優(yōu)勢,但要想一下子教會歪果仁講這么多中文術(shù)語實(shí)在不現(xiàn)實(shí),所以我們勉為其難地決定把鳥語——啊不,英語——作為游戲語言。
宋寶和Kat一定都沒有預(yù)料到:第一次教她們打麻將的,竟然不是中國人,而是W這樣一個英國人······
而令我和Kenny吃驚的是,這個英國人教的,竟然不是我們以前一起打過的最基本、最簡單的菜鳥麻將,而是需要算分的那種高級版!
好吧,我們最后還是決定改學(xué)最基本的打法,認(rèn)慫還不行嘛。
但素,這還不是當(dāng)晚最丟臉的事。
最丟臉的事是,我們竟然一上來,就輸給了兩個歪果仁——兩個把“西”認(rèn)成了“南”、要對著筆記才能分辨“一萬”到“九萬”的老外——還被嘲笑了半天,literally丟臉丟到了國外······
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我的前上司給我講過的一件趣事:
他是英國人,他的前女友是四川人,他們有次一起回中國的時候,跟家中長輩打麻將,他竟然贏了一局,結(jié)果把前女友的老外婆氣得不行,道:“你們這些不中用的,竟然輸給了一個洋鬼子!”(非racist用法)
歪果仁眼中的“萬餅條”
我們幾個中國人雖然沒能在這場中西麻將大戰(zhàn)中所向披靡,卻也收獲頗豐——除了通過麻將升華了友誼,我們還學(xué)到了麻將各副牌和各項招式的英文說法。這才發(fā)現(xiàn),這些英文說法的背后,其實(shí)還蘊(yùn)藏著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理解,包括各種刻板印象。【攤手】
<序數(shù)牌 Simples>
條 ? bamboo (竹子), stick (棍子)
餅 ? circle (圓圈), dot (點(diǎn))
萬 ? character (字)
稱“條”為“竹子”,倒也有點(diǎn)意思:一來確實(shí)形似,二來帶點(diǎn)東方韻味。
稱“餅”為“圈”、“點(diǎn)”也很形象。其他圓形的東西也可以,只要大家都能理解。比如,Kenny干脆管我們的一餅牌叫“pancake”,我覺得叫“mooncake”也不錯······
稱“萬”為“字”,雖與原意相差甚遠(yuǎn),卻簡單上口,而且能讓歪果仁秒懂對方說的是哪套牌。
其實(shí),這幾種牌的中文發(fā)音對于歪果仁來說并不很難。剛上手的時候他們可能記不住這些音(畢竟已經(jīng)有很多規(guī)則要記了),但多玩幾局之后,就能掌握了。
說到具體的“條”、“餅”、“萬”,很簡單:
比如,
六條就是“six of bamboos”,六餅就是“six of circles”,六萬就是“six of characters”。
這種叫法是把bamboo/circle/character當(dāng)作了撲克里的suit(紅桃、黑桃、草花、方片都各自是一個suit),而具體撲克牌的叫法從來都是采用“數(shù)字+of+suit名稱”的方式,比如,黑桃六叫做“six of spades”。
當(dāng)然啦,去掉of,“six bamboos”、“six circles”、“six characters”也是可以的。
你可能會說,不對啊,六萬是“sixty thousand”,“six characters”意思是“六個字”,這個翻譯不對。
話是不錯,但“six characters”比“sixty thousand”或“character six”更符合游戲這一語境中的英語語言習(xí)慣;而且我們給麻將牌取英文名稱的關(guān)鍵,是要讓歪果仁盡可能快地理解和記憶麻將玩法,讓游戲玩得順暢,而不是死摳原意,況且真正玩起來的時候,大家都是怎么順口怎么叫噠!
至于比較特殊的一條(小鳥),我們這伙人就叫它“bird/birdie”,因?yàn)檫@樣最好記。
<風(fēng)向牌(字牌)Honours>
東/南/西/北? ▼
East Wind / South Wind / West Wind / North Wind
紅中/發(fā)財/白皮? ▼
Red Dragon / Green Dragon / White Dragon
歪果仁稱“中”、“發(fā)”、“皮”為“龍”,給我這個中國人的感受是:聽著很酷,可惜跑題了。這要是高考作文,肯定不及格。
是,龍在我們?nèi)A夏文化中是很重要,但不是什么東西都適合這個名號啊喂!
<花牌 Seasons and Flowers (Bonus)>
梅/蘭/竹/菊? ▼
East / South / West / North
春/夏/秋/冬? ▼
East / South / West / North
意境深遠(yuǎn)的“梅蘭竹菊”和“春夏秋冬”全都被簡化成了“方向”。但就像上文所說,實(shí)際游戲的時候,大家極有可能把它們通通叫做“flower”。
說到底,麻將只是個游戲,而且是個“就算聽不懂牌,也能看得懂牌”的游戲,所以不管各種術(shù)語的官方英文叫法是什么,只要你和你的外國小伙伴能夠相互理解,就盡情發(fā)揮想象,發(fā)(hu)明(bian)創(chuàng)(luan)造(zao)屬于你們自己的術(shù)語吧!
<其他術(shù)語>
兔糖曾在一篇老文中寫過,英文中很多跟中國文化相關(guān)的舶來語采用的都是粵語發(fā)音,麻將術(shù)語也不例外——
吃 = chow
碰 = pong
杠 = kong
如上文所說,在教你的外國小伙伴打麻將的時候,你還可以試試用撲克術(shù)語來解釋以上三種組合。
“吃”可以叫“straight flush”(同花順);“碰”可以叫”3 of a kind”(三條);“杠”可以叫”4 of a kind”(四條)。
對子 = eyes / a pair
一塊麻將牌 = a tile
碼牌 = build the wall(s) /stack the tiles
“和了!”= "Mahjong!"
我個人覺得“build the wall”特別形象,讓人聯(lián)想到我國部分地區(qū)對打麻將的另一種說法——“堆長城”,哈哈。
那些你絕對沒見過的麻將牌
上文提到過,幫老外分辨“萬”牌其實(shí)有個捷徑,那就是:
標(biāo)上數(shù)字!
當(dāng)然,你還可以直接使用“西版”麻將牌。是的,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連麻將牌都有“出口版”了!
細(xì)看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不僅每一張“萬”都被標(biāo)上了阿拉伯?dāng)?shù)字,其他所有牌也都標(biāo)有數(shù)字或字母,真可以幫外國友人節(jié)省不少腦細(xì)胞呢!
不過,這還不是最有趣的。
我在一個叫做Mahjong Treasures的網(wǎng)站上看到了很多前所未見、腦洞大開的麻將牌,看的我瞠目結(jié)舌、笑到抽筋——
Bamboo(條)真的被畫成了bamboo,還配上了國寶滾滾,歪瑞因吹斯汀······
Dragon(箭牌)也真被畫成了dragon,很是蠢萌。可素,“白皮”成了“soap”是什么鬼?不能因?yàn)槿思议L得像一塊肥皂,就把人家從“White Dragon”降級成“soap”啊喂!
給“東南西北”配上這么無厘頭的圖,這事兒我覺得極有可能是英國人干的······
既然叫“花”,就把你們都畫成花吧。不過畫得好像還有點(diǎn)好看?
無麻將,不春節(jié)。
如果你碰巧有外國小伙伴一起過春節(jié),不妨教教他們打打麻將咯!
P.S. 祝大家新年好,么么噠!
<混跡英倫>專欄 · 往期精彩
你也許還愛看
本文為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本兔。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兔糖小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