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安靜的排著隊等待我訂正作業。這個學期新生比較多,書寫能力相對弱一些,在給他們訂正的時候需做更多的指導。隊伍愈發冗長,排在后面的老生探頭望了一眼那滿紙的“凌亂”,忍不住說了一句:“怎么寫的這么難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書寫者立馬紅了臉。后面的同學本就等得不耐煩,聞此聲音,都騷動起來,“讓我看看,讓我看看”,一副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表情。
我及時呵止了他們,并加快了訂正的速度。待所有的作業都布置好,我讓他們坐回到位置上。我把剛剛那份被人“嫌棄”的作業傳到多媒體,開始分析它的優劣。
“首先,我們要記住,他還是一個新生,他之前都沒有正式學過寫字,你們想想,在你們沒學過寫字方法的時候,你們的字是什么樣的?就是很好看嗎?”許多同學表示,自己之前的字也是難看的。帶著這種對他人體恤的心理,孩子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從凌亂的字里找出了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看來,小A通過兩三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許多筆畫的書寫,并且可以把它們運用到字當中去,你們覺得他是不是很棒?”“是的。”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這時,一個男同學站起來,他問了一個足以引人深思的問題:“郭郭老師,在你的眼中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差生?”我愣了一下,隨之為他豎起了大拇指,我驚訝同時也是驚喜的看著這個男孩,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那我想問一下,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人是差生?”“學習成績差,不及格的人。”“寫字寫的亂七八糟的人。”“在班上總是拖后腿的人。”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但所有的答案都無外乎考試成績,在他們的結論里成績好便是優生,成績差即是差生。
“其實,在郭郭老師心里,優生差生的評判標準和你們不一樣,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優生。”“那你覺得什么樣的孩子才算差生?”他們十分好奇。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在學校的象棋比賽中得了第一名,你們覺得他怎么樣?”“太厲害了!”“這個肯定是優生。”孩子們的語氣中滿是羨慕。“不僅如此,他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兩千多片的樂高,并且,拼樂高的時候可以不吃不喝,高度專注。”“哇……”孩子們再次驚呼!“還有呢,這個孩子還特別愛自己的家人。媽媽生病的時候,他替媽媽做家務,照顧妹妹,毫無怨言。”說這段話的時候,我還特別渲染了一下氣氛。感性的孩子眼眶開始泛紅。“現在,我想問,這樣的一個孩子,他是優生還是差生?”“優生!”孩子們的回答斬釘截鐵。
“遺憾的是,他在幼兒園的時候因為識字量不夠,造成語文學習上的困難,他常常語文成績得良甚至是中,語文老師認為他是差生。”劇情的轉變讓孩子始料不及,他們沉默了。
“那到底什么是優生,什么是差生?”我又把問題拋給了他們。這時,集體沉默。
“剛剛那個問我是不是在我心里根本就沒有差生的同學老師要表揚他,他善于發現,他發現了郭郭老師的秘密。這個秘密就是,用放大鏡放大同學的優點,把缺點拋在一邊。但是,在我心里,其實也是有差生的。”同學們很好奇,“什么樣的人才是差生?”
“首先,很自私,為我獨大的孩子。比如,兩個人一張桌子,他總是不顧同桌的感受,霸占了大半張桌子,并且,自己不認真聽課,還時時處處影響他人;再有,不但不樂于助人,還欺負同學,滿嘴臟話,謊話,還時時對他人動手動腳;還有,一點都不體諒父母的艱辛,在家里十分懶惰,從不幫忙做力所能及的事,還挑三揀四的孩子;最后,沒有同情心,不夠善良的孩子。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哪怕成績再好都算是差生。”
孩子們的表情先是凝重而后釋然,他們一定在心里反省了一下自己,發現,自己沒有成為郭郭老師的差生,非常高興。
“但是,”我話鋒一轉,“如果有這些毛病的孩子可以改,那他還是我的優生!”
孩子們不約而同的鼓起了掌,為自己,也為正走向優生陣營的他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