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習慣決定你的一生》這本書我是在張德芬小時空修心課的“德芬講書第一堂”中初次聽聞,立即買來仔細閱讀,豎版繁體。作者樸用喆是韓國一位精神科醫生。這本書簡單易讀,可操作性很強,對于改變情緒習慣有很大的裨益。
大約生而為人,大同小異,都明白自己有各種各樣的壞情緒壞脾氣,而且這些情緒常常在特定的情景下不斷反復發生,有時自己了解,有時事后明白,還有時不曾在意,覺得自己就這個脾氣了,也許天性如此吧。許多時候,自己都知道習慣不好,發脾氣不好,擔心不好,憂郁更不好,可是怎么也改不了。而這本書,正是通過心理學生理學知識以及許許多多病人的治療實踐兩個方面來告訴我們情緒是怎么樣一回事;更為可貴的,它講解了我們如何通過有效的訓練方法,來改善自己的情緒習慣。
本書共五章。前三章說明情緒習慣是如何影響人心、以何種面貌出現,以及對人限關系造成的影響。最后兩章則具體說明改變負面情緒習慣的實際方法,以及延續下面情緒習慣的好作法。
在文章的第一章中,作者講到為什么有人總是快樂,有人總是不快樂——情緒習慣的影響力。
比起愉悅的情緒,大腦更喜歡熟悉的情緒。研究表明,無論是遭遇中獎或是癱瘓發生,不太長的時間,人們都會回到以前的幸福感指數,因為“大腦喜歡熟悉的事物”。它的原則是“大腦不一定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事物,而是下意識地奮力維持平時所處的熟悉狀態”,簡單說來就是“習慣”,習慣的力量非常驚人,會驅使大腦排斥新事物拼命維持既有的習慣。體重、情緒都是這樣。長期焦慮的人會把焦慮視為標準情緒;而經常感到快樂心懷感恩的人把快樂和感恩視為標準情緒。雖然大腦時時刻刻都出現各種情緒,人是會特別偏向自己被認定的標準情緒中。而且習慣會放大并加強已經習慣化的情緒。大腦會專注尋找自己熟悉的情緒并希望反復感受它。當出現符合習慣的情緒,大腦會特別集中注意力將它標記為重要事件,并且長久記憶,同時刻意忽略引發陌生情緒的事。
情緒有如同煙癮一般的“戒斷癥狀”,比如習慣受責備的人,受不了被稱贊。改變原有的情緒習慣,只有靠相信的力量——眼前的痛苦只要熬過去,必定可以適應新習慣的那股確信。太容易操心的人明明沒有什么可以操心的事也要找出一些值得擔心的事情,進而變成焦慮癥狀。試著接受全新的情緒,如果感覺不舒服,代表你做對了。
研究表明,比如一個習慣于憂郁情緒的人,他和正面思考的人,對愉悅環境中的刺激是一樣的,可兩者的區別在于,憂郁的人愉悅情緒的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另一種人。相比正面思考的人,幾分鐘對比一個小時。說明“雖然大腦偏好維持熟悉的情緒習慣,但無法阻止其他情緒產生。此時大腦為了維持情緒習慣,會盡可能在出現它偏好的情緒時,維持久一點,而出現陌生情緒時,大腦會盡快遺忘它”。所以,當正面情緒的火苗在滋長時,要小心,不要弄熄它,充分給予氧氣和燃料,試著讓維持長久。辨別“關懷”這一類氧氣,試著在一天結束時回想心情不錯的時刻,反復感受,讓大腦越來越熟悉它。
當某種情緒成為慣性,就經常出一這種特定的情緒感受,久而久之,大腦分辨和認識其他情緒的功能就出了問題。比較有些人明明遇到傷心或擔心的情景,但因為習慣生氣的情況,就用發脾氣來表達,而非本應感覺的傷心或擔心。本來情緒來自刺激,隨著不同情況的發生,大腦應該產生不同的感受力。但如果大腦經常習慣于某種情緒,而忽視其他情緒,大腦會陷入情緒習慣的陷阱,逐漸無法分辨受刺激的細微差別,原本應該出現的感受,卻用慣性情緒取代并表現出來。比如有些人無法分清內疚而用憤怒來表達。所以必須培養練習分辨和分化情緒。感受并分辯豐富而多元的情緒,才能從統一化的情緒習慣中脫離出來。
人們之所以不容易改變自己熟悉的情緒習慣,另有一項重要原因,痛苦不悅的情緒習慣會帶來利益。人們沒有察覺到,背后可能藏有未知的好處。比如獲得關注,比如可以逃避一些事情或責任,這在醫學上被稱為“次級收獲”。當人們在次級收獲中,就更難從情緒習慣中脫離,下意識中不想錯過好處。為了改正情緒習慣,必須仔細觀察負面情緒當中是否潛藏利益。改變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而一旦從虛構的焦慮中脫離,可能必須再度面臨過去所經歷的現實生活和真正存在的隱憂。
各位看官隨我讀書讀到此處,是否如我一般,立即開始反省起自己日常生活過程中的情緒習慣問題,尤其是負面的情緒習慣。其實,大腦只喜歡自己習慣的情緒習慣,放大并加強這樣的情緒習慣,而讓一些愉悅的情緒稍縱即逝,讓我們越來越不能細微地分辨多元的情緒,真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如果人們只習慣于感受難過悲傷又哪里找得到快樂和幸福。在文章中,作者列舉了許多病人的實際案件,多以抑郁或情緒失控的人為代表,許多人明明生活安穩舒適卻無從感知,整日焦慮擔心,一點都沒有快樂可言。所以一個人到底快樂與否,與自己的情緒習慣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培養自己正面的情緒習慣,感受并分辨豐富而多元的情緒。我們要面對自己,了解自己是否有一些負面情緒背后潛藏利益,充滿勇氣地改變它。
真正要改變情緒習慣,就像書中所言,是需要戒斷的,并不是我們了解原理就可以改變。在后面的文章中,作者還會深入地講解情緒習慣與交感神經之間的關系,情緒習慣在人際關系中的影響,最有用的部分如何實踐和鍛煉自己。在我下一篇讀書筆記中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