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iPhone等電子設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么,小孩子可以玩嗎?
誠然,我們都知道電子設備不好,可還是經常能看到家長在一起聊天,孩子在一邊拿著手機或者ipad,盯著小屏幕看。
在現代社會,讓孩子徹底遠離電子設備不現實。那么,究竟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呢?
電子設備,能不用就不用
首先,電子設備傷害寶寶視力。因為小孩子的視覺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對顏色的處理雖然在一歲前就發育得差不多了,但追蹤物體、深度視覺等能力,還遠遠沒有成熟。如果這時候你放縱孩子玩各種電子設備,對他們的視覺影響很大。
兩歲的孩子,是要通過各種感覺器官,比如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等來一步步感知這個世界的。電子設備只有一個平面,孩子跟屏幕的互動很有限。當孩子只能被動接受信息時,他們能“吸收”和“反饋”的東西都十分有限。
因為人腦最擅長從面對面的人際交互中學習,如果不跟真人多交流,就會影響到孩子社會交往的能力,這樣危害就大了。所以你一定要多讓孩子和真人互動,而不是和機器互動。
屏幕上的動畫片再好看,也不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陪孩子爬山、玩游戲、跳舞、打球,這才是促使孩子全面發展的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做到能不讓孩子玩就盡量不讓他玩。
限定時間、限定場景、提供替代方案
電子設備光靠躲,是躲不過去的。你肯定也有體會,孩子經常不停地要求玩手機、玩ipad。你要限制他玩電子設備,到底要怎么限制呢?
有三點建議:第一,限定時間;第二,限定場景;第三,提供替代方案。
1.限定時間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每次看屏幕的時間不準超過多少分鐘。這個時間限制因人而異,大原則是越短越好。
比如嚴格限制玩電子設備的時間,以前是5分鐘,到了5歲之后,我給她延長到了10分鐘,但不能再多了。時間一到,我就會要求她休息,保護她的視力。這點她也是知道的,而且這個規則已經在家里實行很長時間了,所以現在她也習慣了,只要時間到了,她就乖乖地放下電子設備去玩其他東西。
小孩是沒有多少自制力的,所以你幫他嚴格遵守規則,也是培養他自制力的好機會。所以,規則定下來之后,千萬不能縱容。有的家長為了省事,直接把ipad給小孩,讓他們安靜地待一邊去玩,在我家是不可能的。這是家長偷懶的行為,絕對地不提倡。
除了每次觀看的時間外,每天的總時間也要限定。美國兒科學會的推薦規定,一歲半以下的寶寶應該禁止使用任何電子設備,除非是跟家人的視頻通話。那么對于兩歲以上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總共也不要超過一小時。
2.限定場景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很多情況下完全不允許使用電子產品。比如說吃飯。我不允許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看手機。有時候我帶孩子出去,跟朋友一起吃飯,大家在一起聊天,孩子覺得無聊,要纏大人了,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會拿出手機,把孩子打發到一邊去。那我的做法是,給她準備一個小玩具或者涂鴉本,讓她可以玩一玩,寫寫畫畫,也不給她手機玩。在餐桌上,大家既不許看電視,也不許看手機,就是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輕松地聊聊天,互相說說當天的事情,這才是孩子應該有的家庭生活,也是她了解自己的家庭的好時候。
還有一個場景是睡覺,在睡覺前的一小時里,我不許女兒玩電子設備。因為電子屏幕發出來的光線,跟自然的太陽光不一樣,會抑制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干什么的呢?是可以幫助人睡眠的。所以,孩子晚上接觸過電子設備的話,睡眠時間就會變短。所以睡覺前我是絕對不允許孩子接觸電子設備的。
這些其實也是對我們大人的要求,就是我們大人自己,在吃飯的時候,或者在哄寶寶入睡的時候,也不能看手機。這也就是我一直提倡的,育兒育己。你想要讓孩子遠離電子設備,那你至少要在孩子面前先遠離電子設備。
3.為電子設備提供替代品
這是最難的一條,但也是最有用的一條。電子設備到底對孩子有多大危害?這個問題的關鍵,恐怕不是他幾歲開始看電子屏幕,而是你在他生活中的角色。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給他提供其他更好的刺激?如果生活中有其他更好玩的事情,就算給他玩手機,他也不會沉溺于其中。
相反,如果你平時也不陪他玩,不帶他爬山、踢球、逛博物館,不培養他比較健康的愛好,那就算你禁止他看手機到小學畢業,到他上中學的時候,忽然接觸到電腦,你猜會怎樣?肯定立刻是上網成癮啊!所以,電子設備本身不是問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你能不能在生活中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健康的環境。
咱們做家長的,其實要有意識地跟電子設備競爭。我們跟孩子好好玩,帶孩子痛快地玩,讓快樂充滿孩子的內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到電子設備里去尋找滿足感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運動能讓人產生多巴胺,也就是大腦里的“快樂因子”。無論是跟孩子打球、爬山,還是隨便瘋跑,都會讓他快樂起來。在戶外運動中接觸大自然,能給孩子大腦各種豐富的刺激,促進他大腦發展,還能保護孩子的視力。
還有一些電子游戲,吸引孩子是因為里面有社交功能,那你該怎么辦?你可以邀請孩子的好朋友過來一起玩,跟孩子一邊玩一邊互動。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些親子桌面游戲跟孩子玩,因為桌面游戲既有游戲的成分,又有互動社交的成分,而且又沒有電子屏幕的壞處,而是跟真人、實物在現實世界里互動,所以好處很多。關于桌面游戲,我在后面還會專門再講一下。所以,你可以讓孩子的朋友來一起玩,或者你自己跟孩子玩桌面游戲,因為孩子喜歡的關鍵是社交,電子游戲只是社交功能的載體,如果你能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他的這個需求,他就不需要到電子游戲里去尋找了。
本文摘錄自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