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在迷迷糊糊間就這么的結束了,看到自己在課程期間有些害怕分享,看到自己并沒有同修們的在深度臨在中帶出來的感受,沒有收獲穿越的奇跡。
只是,對我自身的生命成長而言,收獲還是挺大的。
一、對自己的覺察更敏銳
本以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不再那么執著的抓取、尋求認同,卻看到自已依舊抓取著尋求著,只是,方式更隱蔽。
看到自已對老師的投射,看到自已付出不被認可的挫敗,看到自已提醒背后的無覺知,看到自已挫敗背后的隱忍、壓抑,看到自已對情緒的隔離,看到自已升起的憤怒,看到自己不敢靠近權威在無意識間的距離保持。
半夜醒來,怎么也睡不著,感覺著胸口的灼熱和憋,看到自已卡在情緒里——為自已的“求”而不得而憤怒憋屈。
覺察自已的這份憋屈憤怒,看著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細節的提醒”背后~都在模式里——或者透過這些傳遞表達自已的關心,或者一切出自自己的討好,或者內心的恐懼害怕被拖累,或者害怕背負責任而予先劃清界線,或者基于對自已的不信任而對Ta人缺少信任。
模式后面的聲音原來是那么的豐富,看到自己感受滯后的間隔更短了,與故事漸漸有了距離。
二、性羞恥的解凍
感覺著這四天,第一個感受是失落——自已依舊的混沌、零亂、沒能如自已頭腦的聲音收獲到"穿越奇跡”,然而,正如一切感受滯后來臨,我突然間地清晰,神給了我一份如此豐厚的禮物。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在繪畫的環節,我呈現出來的畫面就是童年目睹的一些父母的無覺知行為,這些行為給予我的傷害伴隨著我這上半生,讓我感覺到的是性的骯臟、齷齪和很深的羞恥。當我把這些呈現出來,而同伴在臨在中的聆聽,給予了我莫大的支持,我感受到的是來自內心的接納和允許。
性羞恥的解凍,臨在中感受伙伴們童年事件回顧,我體驗著那份恐懼、痛苦、受傷、無助、無力、憤恨與羞恥,我感受到了年幼的自已,是那么的無助,那么的恐懼,那么的自責,那么的卑微,忍不住的淚流滿面。隨著這份情感的流動,我的內心也在一點點的放松。
看到真正鎖住自己的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我對年幼的自己的自責、鄙視和道德評判。我用家人的無覺知行為對自己的傷害給自己雪上加霜的再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道德枷鎖,正是這一道道枷鎖把我困在了痛苦之中。
一切已然過去,當下,什么都沒有發生。
三、性、愛的認知
性、愛的本質,只是臨在中的陪伴的替代。
原來我們一直在追尋的是臨在中的陪伴,只是無覺知的模式下的體現就是當我們的內心無法滿足時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尋求異性的接納與愛,以此來填補自己內心深處愛的黑洞,然而,這份替代的填補在無覺知的模式下是永遠也無法填滿填平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難以平復的黑洞,于是,彼此之間有的只是有條件的愛與糾纏。
曾經自己非常的痛苦,因為自己是一個沒有感知愛的能力,更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我苦苦的尋找,滿目蒼夷,遍體鱗傷,而現在,我知道當我能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的時候,愛其實并不難。
四、內在小孩的渴望
內在小孩環節,我看到自己是如此的渴望陪伴,我一直在祈求著父母的陪伴,當內在小孩被父母看到得到想要的陪伴,得到想要的愛時,甚至僅僅是一個陪伴的承諾時,我嚎啕大哭---終于被看見。
五、憤怒的表達
在表達對父母的憤怒時,我的呈現是對父親的恨,臨在中,我把對父親的所有的恨都一一表達出來,我也看到,在恨的背后是一份自己對父愛深深的渴望。
六、禪舞體驗自己的無力
在晚間的禪舞環節,秀文老師引領我們不斷的去體驗自己的力量和無力,我看到自己的恐懼,面對同修的聲勢,我第一個就退下陣來:大家如此強大,我敵不過,我后退。這也是現實生活中我的模式。
而在用舞蹈去展示體驗自己的無力時,透過站起、半跪、躺下、打滾的身體姿勢的連續反復,我的內心涌出的是很深的無力感和悲傷。
七、呼氣環節看到自己的卡住的悲傷
連續兩天的動態靜心及呼氣靜心,我看到自己內在卡住的悲傷,這份悲傷在我的體內,讓我感受到的是呼吸的無力和身體的疼痛,我想去鏈接它,只是我還找不到這份鏈接,我感受不到這份悲傷的來源,我看到自己對這份未知的無力。
八、對自己的接納,對Ta人的接納
臨在中去感受同修們的感受,看到每一個生命的珍貴,感受到每一個生命的艱難,內心對自己的現狀有了更大的包容心,看到每一個光鮮靚麗的生命背后的故事,都是那么的痛苦傷痕累累,大家用著自己的方式在爭取,僅僅是為著一個目的---與我臨在。
當看到這個真相,對不同型號家人的生存模式的體驗,讓我對自己對Ta人的呈現有了一份慈悲和接納。
九、臣服
越來越多的臣服于我的生命功課,越來越多的臣服于生命,越來越多的臣服于神。
感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