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離不開寫作。這個寫作不一定指寫論文、寫文章或寫書,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重要事情的記錄。如日記,一段有意思的歌詞,一首抒情的詩,一個想法、一句話,一個重要的會議,我們往往都會寫下來,還會借助寫來組織自己的思想,來與他人討論和交流。
常常聽見學生們遇見寫作文就叫疼痛,雖然有閱讀很多書,但是真要寫時卻無從著手。在職場的工作中也會常常遇到創意文案或工作小結,缺乏新意,枯燥。
每天我們都離不開筆記,學生上課要記筆記,記要點,記例題。工作也離不開筆記,開會要記筆記,每日工作內容要記錄,筆記也都做得非常詳細和漂亮,雖然當時非常有效,但是往往過段時間后,那筆記的內容估計早已被遺忘。
筆記方法的圖書多以兩類為主:一類是記筆記的形式,比如一頁紙法、九宮格法、思維導圖法;另一類則以記筆記原理為主,如費曼筆法、康奈爾筆記法等。
《卡片筆記寫作法》書中指出:以上的筆記方法,大多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即讓大家把筆記記起來,但是久而久之積累下來的筆記將把我們引向何處卻很少提及。常見的情況是這學期記了很多筆記,下學期又重新開始,或者是讀某本書記了一些筆記,讀另一本書時又重新開始記。這樣的問題在于我們的學習成果不能跨領域、跨時間形成積累,不能幫助我們取得更大的作為。非常可惜。
本書的作者是申克?阿倫斯,是位博士,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教授學生、學者和專業人士如何管理時間、決策和個人成長。著有獲獎作品《實驗與探索》。
作者以盧曼卡片盒為核心而寫的一整套記筆記流程,不僅可以讓我們有效地記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想法還可以匯聚成想法集群,在我們學習其他內容時幫助我們理解,在我們需要輸出時可以引用已有的素材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尼克拉斯·盧曼是德國當代杰出社會學家之一,他基于學習心理學的洞察,借鑒久經考驗的筆記技術,使用卡片筆記寫作法,積累了 9 萬張知識卡片,一生中寫了58本書和上百篇論文。
卡片筆記法其實并不陌生,但為什么盧曼能成功并能如此的高效?原因在于盧曼“多了一個盒子”。
傳統的卡片寫作法,是只使用一個盒子,用盒子來保存自己寫作的內容。而盧曼“多了一個盒子,”是對自己卡片寫作的內容進行索引和整理。
從本質上講,卡片筆記寫作法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個“系統”,一種存儲和組織知識,擴展記憶以及生成新連接和想法的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感興趣或者將來可能會用到的知識收集起來,然后用一種像集裝箱一樣標準化的方式,去處理這些筆記,建立筆記之間的聯系,供你以后使用。
盧曼曾寫道:“不寫,就無法思考。” 這句話道出,思考的重要性。筆記是素材的積累,靈感的源泉,而如何運用已有的筆記,創造出新想法,才是要我們思考的。 利用卡片筆記,并在筆記之間建立關系,越來越多的想法就會自動涌動出來。
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介紹如何將盧曼盒卡片法應用到寫作中的圖書,教會你如何從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個人知識結構過程的書。讓信息生長并自然地形成網絡,如同人類大腦一樣,讓你重新認識了“筆記”。
圖片皆來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