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在《卡片筆記寫作法》一書中提到:
查理·芒格主張在每一門學科中尋找最強大的概念,并嘗試去徹底理解它們,使其成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當一個人開始將這些思維模式結合起來,并將自己的經驗附加在這些思維模式上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獲得查理·芒格所說的“普世智慧”。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事業合伙人,他曾說:“如果你只記住了一些孤立的事實,并試圖硬湊起來使用,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任何事。如果事實不能在一個理論框架中相互聯系,那么你就無法講它們派上用場。你的腦子里必須有一些思維模型,你必須把你的直接和間接經驗運用到這些模型里。”
我覺得,所有的道理都要在一定條件或背景下才能成立,而被孤立的事實和獨立的觀點都是有一定的危險性。
比如,我們應該都認可這句話:“魚離不開水。”
這幾乎是普遍性的事實,但這句話正確的前提條件是:我們所認為的魚都是活魚。“活魚”這個條件被省略掉了,因為這是常識,我們都懂。這告訴我們,看似肯定正確的道理,其實也是有條件框定的。
魚離不開水,這其實是一個被孤立的事實。這個事實是以我們人類的角度去看的,而且是在我們認知范圍內的事實。在我們人類不知道的地方,說不定有的魚可以不用生活在水里呢?又或者等到被發現的那一天,人類給它定義成新物種了呢?
所以,要完全理解這句話,就需要把一些知識聯合起來看。
有人說,碎片化的信息有害,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比如,“人的本質是自私的”這句話單獨來看,可能是有危害的。只有結合一本書的上下文語境來理解,它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對于這些問題,查理·芒格建議我們必須要在腦子里裝一些思維模型,把直接或間接的經驗相互聯系起來,這時候,經驗就能派上用場了。
這句話我還是有一點理解的。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文章沒人看,那就用“產品思維”寫作》(我的簡書置頂的那篇),文章就用到了思維模型,把零碎的事實聯系起來。
有人提出了“產品思維”,并把它分為三類:用戶思維、場景思維和迭代思維。于是,我把做產品的思維延伸到寫作這件事上。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寫作環境,人們的生活現狀,還有我的讀書思考,我寫成了這篇文章。
我是個很普通的寫作初學者,一般人掌握了這樣的方法后,認知能力都會提升很多,寫作能力也會有質的飛躍。
其實對于寫作者而言,很多人都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也讀過很多書,但是這些孤立的事實和獨立的知識并沒有發揮很大的效用,就需要查理·芒格所說的“思維模型”。
于是,盧曼寫下了這本《卡片筆記寫作法》,給還在迷途的寫作者們一套提升寫作效率的思維模型。
盧曼是誰?尼克拉斯·盧曼是20世紀德國重要的社會學家,他在30多年的研究中,以學術高產著稱,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數百篇文章。
而他取得如此杰出成就的秘密就在于它的卡片盒寫作法,這本《卡片筆記寫作法》就是對這套方法和思維的系統闡述。
我想仔細閱讀,并慢慢寫下讀書筆記(最少寫10篇)與各位一起分享,歡迎友友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