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慶幸,在我青澀已褪、激情尚懷的時候與你相逢。
這至少讓我不會以生長于鄉村來自于小城的狹隘眼光,來挑剔你光華燦爛背后的陰影;不會帶著過往生活的沉重和現實的不如意來批判你的功利和殘酷。
我敞開胸懷,放下顧忌,撲向你的懷抱。你以優雅、大氣、深沉的氣度接納、包容我。你的美麗中帶著高貴,帶著海納百川的氣象。我的驚喜中帶著欣賞與仰慕,如對高山景行。
01
你是我在茫茫城海中愛上的唯一 一座,正如他是我在茫茫人海中唯一的愛。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為他,而愛上你。
7月的酷暑正午,第一次獨自行走遠方的我,隨著人流走向虹橋站的出口。雖然我并不知道那個出口具體位置在哪里,但我心中有底氣,那個人,一定會在出口等我。
大上海,我初來乍到,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知我能否從容面對你的耀眼,不知你是否會嫌棄我的鄉氣。
20多年未見的他,這一次重逢是否如初見,我心里有點點猶疑。
我走在出口人群的末尾,為的是能平靜一下激動的心情,讓近視卻又不喜歡戴眼鏡的雙眼在接站的人群中搜尋到他的身影。
是心有靈犀嗎?我幾乎一抬眼就看到了那張朝思暮想的臉,歡喜又有所控制地笑著,臉上一副“終于等到你”的緊張后的釋然。挺拔的身體微微后仰,就差伸開雙臂說“熱烈歡迎”了。
我一頭撲進了他的懷抱,將臉貼在他的胸前,緊緊地抱住他。仿佛回溯20多年漫長的歲月河流,我擁抱的依然是那個青蔥少年。
我確信,這次久別重逢正如初見。也因為如此,我與你的初見猶如相逢。
02
我從最不起眼的尋常巷陌走近你,直到走進你的心里。
我走過梧桐樹掩映的政通路,毫不費力地進入了復旦校園——我心中曾經的圣地。
在校園林蔭道上轉了一大圈,參觀了整個校園。陳舊古樸的教學樓藏在樹蔭的陰影里顯得蒼老,青灰色的磚墻使得它們無比低調。
復旦大學的門樓簡樸到出乎我的想象,可是它卻擁有被譽為“中國高校第一樓“的光華樓,兩者名稱典出《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實讓人在鮮明的對比中過目不忘。
巍峨壯觀的光華樓氣勢非凡,走上高高的臺階,就像是攀登神圣的知識殿堂。高大的歐式廊柱讓我感受到了它的華貴,整體的風格卻是中式的格調,莊重典雅。
還好,復旦老校區沒有跟風沒有媚俗,沒有把大門修建得如同宮殿,就像現在各個新建的大學校門那樣豪華。它外表依舊樸素低調,內里務實求新。前者是歷史的樣子,后者是時代的要求。
光華樓前的廣場上有少量游客徜徉,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市民緩緩而行,還有爺爺奶奶帶著孫子打羽毛球的。碧綠的大草坪上有三三兩兩的學生坐著看書,臺階上聚集著一大群剛從校車上下來的外國留學生,正熱烈地交談著。
這正是我心目中大學的樣子,不以冷臉拒普通人于門外,又能以學養引來求學之士,育精神的偉人。
復旦,開放而接地氣,正體現了大上海的開放包容的氣度。
出復旦校園,再沿政通路走到附近的五角場,一路看到蘭州拉面館,小小的水果店,奶茶店。路上行人不多,偶爾有小汽車駛過,更多的是騎電瓶車的中老年人,也有騎單車的少年。
這尋常安靜的景象,像是在我生活的小城,讓我自在、安心,連空氣都像家鄉那樣濕潤,不像我初到北京時感受到的干燥刺癢。
當我后來看到南京路的繁華,感受到中山東一路的高冷、浦東摩天樓的驚艷、淮海路的時尚富貴之后,我慶幸最初見到你時,你給我的這一份自在和親切。否則,我不知道,在光芒萬丈的你突然顯現在我面前時,我會是什么感覺。我怕承受不住那巨大的沖擊。
正如他,我見過他年少頑劣的樣子,見過他最壞最丑的樣子,知道他最艱難的時光和艱苦的奮斗,我才能從容面對現在最好的的他。
03
車子在窄小的街上穿繞了好久,我們才到城隍廟。
這一路所見,讓我頗為驚訝。城隍廟外圍的民居真的很低矮破舊,沿街的那些老式的雙開木門、高高的麻石門檻,灰暗的油漆斑駁的木窗,門楣上方灰白的墻壁上已模糊一片的青磚圖案,無一不在訴說著它們經歷的風雨滄桑。
處在上海的中心地帶,二樓陽臺上伸出的橫七豎八的晾衣服的竹竿,電線上飄在我們頭頂的汗衫和大褲衩,著實有些尷尬。所以,它們要被拆遷了。我看到的是它拆遷前的衰頹和敗落,是平民的生活被飛速發展的時代遠遠拋在身后的落寞。
我來不及感慨,就已經被帶到黃浦江底的隧道。我的眼前由明而暗,又由暗而明。穿過幽暗的隧道,猶如穿過漫長的時空,世界之廣大和新奇忽地展現在我眼前——世紀大道兩旁的高樓霸道地闖入眼簾,一個個都有著妖嬈的風姿,極富設計感的外觀都在告訴你,她出身名門,自帶光環,不可小覷。
我坐在車里只能仰望這些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東方明珠塔的秀氣、金茂大廈的端莊、環球金融中心的犀利,讓人過目難忘。
然而最震撼我的是新建的上海中心大廈。遠看它如盤龍上升,近看它聳入云天。登上它119層的觀光廳,俯瞰整個上海城,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縮微景觀。
透過觀光廳的玻璃墻向下看,黃浦江就在腳底下轉了個大彎,江面上船只來來往往,有各種貨船,也有豪華游輪和小游艇。對岸浦西密密麻麻的樓顯得有點矮舊,腳下浦東的樓明顯高大氣派得多。大廳的西面,可以看到東方明珠塔,當然顯得小巧了許多。北面是四大銀行和兩大地標建筑:金茂大廈的尖頂像一把利劍要刺破長空,環球金融中心像一柄鋒利的鋼刀劈向蒼穹。汽車就像是游戲里的小卡丁車在路上跑。高檔住宅區花園里的游泳池,像是藍色的寶石閃著誘人的光。
這次登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奇妙感覺,猶如驚鴻一瞥,讓我瞥見了上海的鴻篇巨制,而不局限于某一隅。
04
兩度游走在南京東路上。
第一次是盛夏傍晚,夏日的太陽被高樓遮擋,給南京東路罩上了一層黃色光輝,使得路兩旁的那些老樓更顯得滄桑厚重。街道很寬,很干凈。人不是很多,看得出大多是跟我一樣的游客,在街上邊走邊看,有時在行道樹下的長椅上坐下來,看著行人發呆。有供游客乘坐的觀光車響著鈴聲開過來,又從面前開過去。那鈴聲很悠長,讓我總有一種穿越感。
7點多,天已經黑了,燈亮起來了,南京東路上好像突然從各個不同的路口涌出無數的人,東去西來的方向,都無比擁擠。人潮如水,一不小心就把同行的人淹沒。年輕的、年老的,國內的、國外的,各種口音的普通話、不同發音的英語,匯雜在一起,在我的眼前和耳邊。這就是繁華了,我想。
第二次是晚秋午后。游人比7月份來時少得多,我能更從容悠閑地欣賞各個老店和建筑。先施大樓的空心塔樓、老鳳翔銀樓陽臺上的花,永安百貨大樓的浮雕,和平飯店南樓的哥特式尖頂,都是我注目的對象。
站在南京東路上,看著川流不息的人們,不急不徐地走著,會讓人由衷地感受到一派盛世氣象。
感受上海大氣、洋氣、貴氣、霸氣最好的地方當然是外灘。
外灘內是中山東一路,“萬國建筑群”聚集之地,各種風格的大樓,格調竟然出奇地統一,也許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歐式‘’。
外灘外是平靜的黃浦江和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的那些形態各異的摩天大樓。遠看那些大樓,比近看更有視覺沖擊力,它們像是逐個列隊鋪排在一江之隔的土地上,讓你情不自禁地想贊嘆。
一邊是歷史遺跡,厚重滄桑;一邊是現代奇跡,風華絕代。
這里,無論哪個季節,都是熙熙攘攘的人們。上海的底蘊和實力,早已演變為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05
我既驚艷于你的繁華與活力,又喜愛你的樸實與安靜,更看重你的開放與包容。
思南路上眾多名人居住過的花園洋房,和普通市民的老舊住宅樓,都被高大的梧桐樹掩映著,共享一份安靜。
我還記得那條路上,在居民樓門口賣雞蛋煎餅的中年夫婦,5塊錢一份,真是貨真價實,比我們小城的一份大得多。還記得他們不厭其妨地為我指地鐵入口方向,我聽不懂他們的上海話,走反了,他們在我身后大聲喊我,用手勢提醒我。他們那么可愛。
我還記得下雨的夜晚,從淮海路打的到思南路的酒店,開車的是位50多歲的上海阿姨。她一路跟我們講著上海各種好,也講上海的不好,講她開車的歷史,也問我家鄉小城的生活狀況,最后她還講到了她兒子的婚事。我們向她道喜,她笑不絕口。下車時,16元車費,她只收了15元。我們也喜笑顏開。那個阿姨多么真實!
我在山西南路走了數個來回,看見街兩邊的小飯館有女服務員在路邊大聲招徠顧客;也看見那些很窄小的店鋪里堆滿了各種五金工具,那些店主有的在忙活,有的和隔壁的店主站在門口閑聊;有賣煙酒的小賣部;還有做鋁合金電焊的;這些都夾在老舊的小區里。
寧波路上早晨的海魚腥味是那么重,一走到路口,就聞到一股子不合格的菜市場散發的腥腐之氣。然而,這條街上的福州餛飩、小楊煎包卻是門庭若市。
這兩條街,前者與南京東路相交,后者與南京東路毗鄰,可是它們的景象與南京東路有著天壤之別。
正因如此,我才覺得這是真實的你,真正有開放、包容氣度的你!
人,到哪兒,都要生活的。生活,有光鮮的一面,也會有粗糙的一面。
你是冒險家的樂園、夢想家的舞臺,也能給創業者平臺、勤勞者機會。
一撥人說你勢利殘酷,生存多艱,說這里不相信眼淚,哭喊著要逃離你。
也總會有另一撥人,掙脫故鄉各種人情羈絆,帶著理想和勇氣奔向你,在這里尋覓一份難得的自由和獨立。
有人在這里如魚得水,有人在這里舉步維艱。
有人愛你如天堂,贊美你;有人恨你如地獄,詛咒你。
這正是你的魔力。
愿你一直這樣:能給予智慧者成功、實干者信心;獎賞勇敢者以勝利;賜予失敗者東山再起的勇氣;能讓追夢的人圓夢;亦許平凡人一世安穩。
這是我,一個外鄉人,對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