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磚家痛點營銷文案(軟文案 ?硬營銷)
核心:在撰寫營銷文案時,要靈活運用“標簽效應”,不妨先給用戶一個彰顯身份的標簽。只要用戶認可了這個身份標簽,自然會消除異議,輕松建立認知,進而成交。
01 ?現象
上周路過西單大悅城時,
有一個七八歲女孩撒嬌的對她爸爸說:
“你還愛我嗎?”
她爸爸說:
“當然愛啊!”
小女孩說:
“那得給我買哈根達斯!”
她爸說:
“為什么啊?”
小女孩說:
“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
只見她爸爸笑了笑,搖搖頭牽著小姑娘的手往哈根達斯店走去。
看到這一幕,我也笑了笑,并想起曾經的往事。
有一次回貴州老家,要去看望一位老人。
正為不知買什么禮品好時,店老板察顏悅色的說:
“孝敬老人,來兩提腦白金吧!從北京回家倍有面。”
這時我已無路可退,只能來兩提腦白金。
一邊付款一邊想起“孝敬爸媽,腦!白!金!”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因為買上某個商品就具有某種身份。
小女孩爸爸買哈根達斯就變成“有愛的人”;
唐磚家買了腦白金就變成“孝敬老人的人”。
02 ?原理
為什么人們會聽從品牌產品標榜身份的話呢?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帖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簽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于兵力不足,急需一批軍人。于是,美國政府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上前線戰斗。為此,美國政府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并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并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是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的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后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3個月后,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斗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勇敢拼搏。
后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03 ?適用
實踐中,“身份”層次決定行為層次,人們都會做一些與自己身份相符的行為。
所以在撰寫營銷文案時,要靈活運用“標簽效應”,想讓用戶購買產品,不妨先給用戶一個購買產品的身份,給用戶貼上彰顯身份的標簽。只要用戶認可了這個身份標簽,自然會消除異議,輕松建立認知,進而成交。
04 ?案例
案例1:“像領導一樣用車,隨叫隨到”
唐磚家在分析某專車“安全”偽痛點的過程中,洞察到專車出行有一個痛點無人主張:“又好又快”。因此,唐磚家建議某某專車把“又好又快”作為用戶痛點,做專車出行中的“順豐”,給用戶“超預期”服務,做“又好又快”出行專車。
在如何給用戶一個“身份標簽”時,唐磚家給其創意有效痛點為“領導專車”,并創意了一句口碑語:
像領導一樣用車,隨叫隨到
“像領導一樣用車,隨叫隨到”這句口碑語喚醒每個人腦海中領導用車的情景。
你腦海中領導用車的情景是什么呢?
現實中,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企業中只有領導才有特權做到:用車隨叫隨到。而且領導的司機是專人專車“又好又快”,這一痛點符合某某專車的專人專車強服務。并且這句口碑語暗示每一個用某某專車的用戶身份都是“領導”。
案例2:“沒有CEO,只有鄰居”
某樓盤用“沒有CEO,只有鄰居”來訴求該樓盤的高端恰當好處。
“CEO”給人的感覺是公司老板,權威性;“鄰居”給人的感覺是鄰家朋友,讓人產生親近感。
該文案言外之意“CEO給你當鄰居”,你要么富,要么也是“CEO”,提升了業主的身份,更提高了樓盤的檔次。
案例3:其他案例
類似的文案很多,如:
“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
“愛的禮物”
“學鋼琴的孩子總不會變壞”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江小白的“@我的理想/吃著火鍋唱著歌/喝著小白劃著拳/我是文藝小青年”
“孝敬爸媽,腦!白!金!”
“探索黑科技,小米為發燒而生!”
等等,不能再舉了,再舉就變成史詩般沒完沒了。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文案,請快留言告訴大家吧!
以上是水貨,想看到更多更好的干貨,請關注唐磚家!以下才是大家都在看的唐磚家走心有毒干貨文章,小心中毒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