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的作者Peter Thiel在面試求職者時喜歡問一句話“What important truth do very few people agree with you on?”,翻譯過來就是“幾乎無人認同而你認為重要的事實是什么?”這個問題聽起來不難,但卻是Peter Thiel判斷出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有潛質的重要問題。當然大多數求職者的回答是不令其滿意的。
聯想到了馬云說過的一句話,對于新鮮事物,很多人輸就輸在,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當時國內電子商務剛剛起步時,沒幾個人看得見看得起,看不懂也不想動,包括當時的自己也是這樣的,當時還在讀大學,有同學的專業是電子商務,覺得這個專業很務虛,以后畢業了都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沒辦法,當時的自己就那么低的認知水平,第一當時的自己就是馬云所說的很多人中的一個,第二掉進了“操瞎心”的坑。當時的中國能有幾人預料這個行業能誕生中國首富,早期在淘寶上開網店的人中會產生了那么多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
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也說過,如果你正確大家也正確,那么你的正確其實并沒有什么價值,如果你正確而大家不正確,那么你的正確才有價值,而且不認可你的越多,就越有價值。當他在比特幣價格只有十幾美元時對朋友提到,坐等比特幣漲到100美元,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對他嗤之以鼻,然而他繼續持有,不到兩個月時間比特幣價格就超過100美元,現在的價格是2558美元。
他們三位有一個共性,就是懂得并推崇特立獨行且正確的價值,這種價值能創造大量的財富。越是無人認同的正確,越是值錢。
聯想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的第一批萬元戶的誕生(在那個年代一個月幾十元很體面的工薪階層看來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就是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看不起的個體戶,在那個物質匱乏、商品流通緩慢且有政策風險的年代,這些人順應了那個年代的潮流,成長為改革開放第一批有錢人,他們做的事情在現在看來當然是非常正確的,雖說他們中有許多是在當時無奈的選擇。這種正確造就了他們比普通人多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財富。
Peter Thiel認為只是提升10%的創新沒什么用,拋去推廣成本調試成本并沒產生多大的進步,只有提升10倍以上的創新才有用,提升10倍是一種創新,生產了一種新產品,產生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是從零到一的跨越,從1到n很簡單,但價值并不大,只有創新的價值才是大到無法想象。由此想到了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扎克伯格的facebook,蘋果的iphone,這些創新改變了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當然社會財富也積極擁抱了它們——三個偉大的產品背后公司的市值都在全球top ten中。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呢?
1、對外界保持開放的態度,勤于學習
如果對外界持一種封閉的態度,那么會對許多有趣的、美好的有價值的東西視而不見,如果同時也不學習,那不就是馬云所說的看不見看不懂嗎?學習是自我升級進階的途徑,在這個知識能夠如此廉價獲得的信息社會,不學習就會落后這個時代。學習是自己與新事物溝通的一個橋梁,學習能力決定了這座橋梁的穩固程度,學習能力在不斷的學習中鍛煉的更強。
2、活在未來
活在現在,會變得鼠目寸光;活在過去比活在現在更為糟糕;唯有活在未來才會使自己現在的生活與未來有更多的交集。你覺得未來世界是什么樣子?未來世界需要什么素質的人?如何才能契合未來世界,并在未來的世界中創造更好的價值更多的財富?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的自己能更好的活在未來的世界中。
自由,分兩個層次,一個是財富自由,另一個是心靈自由,唯有財富自由后才能達到心靈自由,對于普通人來說,欲財富自由,做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3、去實踐
許多人常說“道理懂得了那么多,卻依然過不好這輩子”,那說明只學習不實踐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看了一本牛人寫得書,解決了心中許多困惑,于是你認為自己也就變得牛了,但一般情況下,合上書本后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書中的許多概念雖說全懂了,但如果不去做,那還是不能成為價值觀的一部分,于是這個世界只是又多了一個趙括而已。誰都知道吃垃圾食品喝碳酸飲料對身材不好,但就是忍不住去買,吸煙有害健康,卻還是繼續吸。這說明懂了與去做之間有一道鴻溝,還有很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們身邊有許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但卻沒有落實到行動的。其實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非常簡單,借鑒李笑來的方法就是——拿出作品,“世界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