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號楊絳先生病逝,微博和朋友圈都在發悼念先生的文章,默默看著一篇篇的文章發出來,我和朋友們聊天說起,他們問我,“你讀過楊絳先生的書嗎?”我隨口就答:“讀過啊,還有錢先生的著名作品!”朋友繼續問:“書里寫了什么?大概內容是什么?讀完之后對你有什么影響嗎?”我竟回答不上來。無比慚愧。
你是否和我一樣:
“我以前讀過這本書,但已經記不起里面的內容了……”
“雖然是本好書,但是讀過之后沒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我讀過的書都要堆成山了,可從來沒有派上過用場。”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但讀書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過什么讀書筆記或者隨筆呢?我們讀書,不是讀過之后就算了,這樣什么也記不住,未免效率太差。
我之前寫過一篇提高讀書效率的文章,是根據我自己的讀書習慣分享出來的,但是最近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后,我發覺自己的方法實在是太隨意太不專業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奧野宣之先生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網絡與雜志撰稿人。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其次,就是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所介紹的內容和方法。
書中介紹了四個方面關于讀書的方法:
1、如何選書: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或者對自己有用的書;
2、如何購書:檢查書籍本身是否真的像信息中寫的那樣值得購買;
3、如何讀書:做好做讀書筆記的準備,記錄讀書過程中的產生的思考;
4、如何活用:將書中的內容真正轉化成自己的智慧,成為自己的財富。
如何選書:一味讀下去,等于沒讀過
我們會在讀報紙,看新聞,刷微博,逛豆瓣,看地鐵廣告,新書的發行傳單上或者讀書時候獲得新書的信息,只要發現好書,隨時記錄,列出清單,養成習慣,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
但是有些書我們單看廣告心動,買了之后可能也并不會去讀,如果毫無計劃地站在書店的書架前,就會很容易失去判斷力,無法冷靜選購。所以要明確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應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
如何購書:帶有目的性地去購書
首先,找到購書清單里的那些書。其次,看到實物后確認出版社,作者,書的內容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本書。最后,排除那些暫時不需要或者可能不會讀的書,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書,再進行購買。
如今網購非常方便,可以按照購書清單上的列表,確認好出版社與作者和簡介,省時省力。但在實體店購書卻能讓人印象更深刻。試想一下,你出門為著幾本書而專門去一趟書店,因為價格太貴而猶豫徘徊,來回幾次終于買下,那種心情是不是很激動,從而閱讀起來更認真呢?事后只要拿起這本書,你就回回想起當時的情況,印象深刻。
如何讀書:用讀書筆記來記錄過程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曾說過讀書筆記的作用:
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都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境或者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人們經常說“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
所以用讀書筆記來記錄,效果也是一樣的。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更好。
在讀書的時候,手邊隨時準備一支筆和一個小筆記本,養成習慣做標記,記錄,可以更好的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那么如何作標記呢?
- 通讀:一邊讀,一邊把重點的那一頁折角;
- 重讀:重新讀折角的那幾頁,重讀仍然覺得好就再折一次;
- 做標記:再讀一次折角兩次的那幾頁,如果還是覺得好就記錄下來。
制作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方法我認為非常好。
讀書筆記最重要的三條信息:書名,作者,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除了這三條要素,還可以加上: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通過摘抄促進對書的消化,加深對書的記憶。通過評論來激發自己的思考,創造自己的思想舞臺。
如何活用:讀書筆記是一劑解憂藥
亞瑟叔本華說過,讀書最重要的是“不讀死書”。讀書之后的學以致用,首先我們要分清兩個概念,“吸取精華”是吸收書中的只是,而真正的“讀書體驗”是你的理解,你的掌握。
在微博上我很喜歡的一個博主,出口成章個人見解也是非常有靈氣,后來經過了解,她是小學時代就開始讀《白鹿原》的人,多年以來寫讀書畢竟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所以妙筆生花只是一種自然形成。
這是一種將讀過的書進行“內化”變成自我智慧和財富的體現。
作者奧野宣之給出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技巧:
1、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
2、多讀百科全書;
3、通過訂閱來提醒自己;
4、書店里不只有新書舊書,還會有意外發現;
5、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
6、把書堆成山,讀書不再難;
7、把名著放在枕邊;
8、常帶三本書同時閱讀;
9、在家里的每個角落放滿書;
10、去掉外封,讓讀書變得輕松;
11、雜志要邊撕邊讀;
12、利用有聲閱讀;
13、準備一支你珍藏的鋼筆;
14、將名言貼在顯眼處;
15、從摘抄開始寫讀后感;
16、用復印機來讓讀書更方便;
17、書與筆記交叉使用;
18、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
19、用“獨創版權頁”記錄書的履歷
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情都要從點滴開始,認認真真去做,并且堅持下去。讀書并不例外。腹有詩書氣自華,而讀了再多書,卻讀過就忘,等于白讀。為了更加真切地與好書交談,使這本書扎根在腦海,很有必要不加思考地把書中的營養徹底地系統化,并有組織地消化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