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如何選書購書、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來教你

不知何時看書也成為一種時尚,各種推薦書單在網上風靡很久,很多人可能對推薦的書還不了解就手殘地跑去下了單,可是買來之后,卻因為不喜歡或者不適合自己而被擱置,曾經的我就是這個手殘黨。

今年因為寫書評的原因偶爾能從一些出版社申請免費的書籍來看,不過前提是在規定的時間寫一篇書評。最開始我寫書評的初衷是通過寫書評來督促自己好好看書,因為我必須先去看才可能去寫,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書籍是免費的,可以節省一部分費用。

可是自從有了免費的書看,我就慢慢地開始盲目地去追求看書的數量,很多時候看到編輯有新書就跑去約了一大堆,因為我也想像一些大咖們那樣練就一天一本書的能力,好像這樣就顯得自己也像他們那樣牛逼似得。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我不但沒有像那些大咖們顯得牛逼,相反因為盲目地去看書,沒有仔細篩選是否適合自己,導致很多書到手之后根本沒有興趣看,而且加上自己閱讀方法不對,不能很好地從書中提煉自己的收獲。可是又因為申請書的時候答應過編輯,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讀,然后再硬著頭皮去寫,這種硬著頭皮讀出來的書自然寫出的書評質量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很多時候我也想知道為什么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我的收獲那么少。


直到閱讀了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才明白了癥結所在,首先我不懂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更不懂如何去有效閱讀一本書。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不懂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更不懂怎么去有效閱讀一本書。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指出:讀完一本書,要有扎實的收獲。至于一個月能讀很多書,讀一本書只用幾十分鐘這樣的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地是我們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并得心應手地運用。可是我之前卻把去讀書的本質弄錯,導致自己只知道一大堆書的書名,而沒有收獲到需要的知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作者奧野宣之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同時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既然這么牛逼的人都在推崇做筆記,那么做筆記到底跟讀書有什么關聯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一本主要介紹讀書技巧和活用讀書筆記的書籍。作者奧野宣之推崇讀書筆記法,他把讀書分為五個階段:

讀書的五個階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如何選書、購書


奧野宣之說筆記讀書法的第一步,就是選購真正想讀、應該讀的書,也就是讀書的前兩個階段,由此可見如何選書、購書在我們讀書整個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如大家都像我那樣沒有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書籍,怎么可能有興趣讀下去,從而把有用的東西記錄下來,到最后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呢?

作者在書中也主張用筆記法來選書購書,關于選書購書的筆記法主要指購物清單,那么對于選書購書來說就主要指購書清單了,我根據書中的內容制成了以下表格:

我的購書清單


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可能就很容易找到這本書了,不過也可以通過ISBN編碼去查找,這樣有時候找書會更迅速精確,不管怎樣,只要記錄的信息能方便查找到你想要的那本書就OK。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書,可以從以下地方著手,不要等到想看書了,跑到書店漫無目的地瀏覽,平時需要多從日常生活中取材:

書籍信息來源


我們平時看朋友圈、豆瓣、簡書等一些平臺上或者看報紙、地鐵廣告、一些新書發行的傳單時發現了好書,可以隨時記錄下來。因為一般這些地方都會對于書有個簡單介紹,就算沒有介紹我們也可以先把書籍的基本信息記下來等有時間的時候仔細查找篩選。

同時作者還提到要找到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書”所謂“樞紐書”是指以一本書為基準,擴大范圍去找基準書推薦的書,比如一個領域的入門書籍后面附的參考文獻,如果你對這些參考文獻感興趣,那么這本入門書籍就是樞紐書。

如果對一本書感興趣了,怎么去判別這本書到底怎么樣,適不適合自己呢?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有了感興趣的書,會首先去豆瓣上查看下評分。

豆瓣評分

再去看下熱門評論:

豆瓣熱門評論


當然還有別的平臺,比如報紙等版面都可以看一本書的書評,不過我覺得在豆瓣相對更簡單查找一些。作者奧野宣之在書中也提到要多看他人的書評,同時作者還講到要多判斷自己與評論者口味是否想近,這樣以后就能更好從別人的書評中先了解這本書的大致內容,再去甄別適不適合自己。但是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并不知道去在購書清單上記錄下來,所以時間長了我就忘記了,比如這本《文心》我很久之前就想購買了,可是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忘記去買。

在購書清單的備注欄中可以寫上一些標簽類的話,比如我特別想讀《文心》這本書,最開始知道這本書是因為豆瓣網紅鼴鼠的土豆在她的文章中多次提到這本書,后來又在別的文章中看到別的大咖也推薦這本書,正好這本書又是講一些寫作的基本知識的,而我恰巧很需要學習寫作基本知識來提高我的寫作能力,所以我在備注欄中寫上了“#提高寫作能力#多人推薦”。然后看到這些信息就果斷下了單。

奧野宣之介紹地這種列讀書清單的方法,我今天實踐了一下覺得特別有用有時候可能你對很多書都感興趣,但是記錄下來,會更直觀地看出來你最需要哪一本,避免盲目買書。所以作者在書中說列購書清單有以下好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選擇好了適合自己的書之后就要開始閱讀了,怎么有效閱讀一本書呢?想必很多人都很關心這個問題。作者奧野宣之推崇讀書筆記法。我之前讀書不喜歡去做筆記,我感覺做讀書筆記很浪費時間,而且如果邊讀邊做筆記也會失去讀書的興致,在這本書中作者介紹的方法對我很受用,它的方法需要如下三個步驟:

做好標記之后,可以暫時把書堆放在桌子上,準備有空的時候做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需要注意五大要素:

前三個要素足夠讓你想起你何時讀過何書,在前三個要素的基礎上寫上對你來說重要的摘抄,寫摘抄之前你可以反復讀你標記的內容,篩選出你非常需要的內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寫上你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哪怕是一句話,并且要注意摘抄和評論要用不同的記號標記,比如你的摘抄可以用“○”標記,評論可以用“☆”來標記,等你以后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很容易區分。作者把這種讀書筆記法稱作”蔥鮪火鍋式“讀書法。

當然作者所講的這種讀書筆記也很浪費時間,因為手寫的過程可能很浪費時間,所以作者在后面還講到“剪報式讀書筆記”,其實我們現在有很多筆記軟件都支持掃描,手機也可以拍照,有時候我們可以把需要做筆記的地方掃描或者拍照打上標簽上傳到云盤或者相關筆記軟件里,這樣以后需要的時候能隨時拿來用。

做讀書筆記的最終目的就是能有所收獲,當然如果能學以致用當然是更好不過了。只可惜很多人像我一樣不能結合書中思想反思生活中的實例。所以作者建議我們養成重讀的習慣,也許你在重讀的過程中會用其它的想法或者靈感都可以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僅能加深記憶,也能訓練你的靈感,積累素材。

當你需要寫書評或者與之相關的內容的時候就可以根據你的分類查找到你當初寫的讀書筆記,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東西,一篇書評或者文章就很容易完成了。

?


? ? ? ? ? ? ? ? ? ? ? ? ?

3.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9個技巧


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還給我們分享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我把對我有用的9點分享如下:

1.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

簡單的說,參考書就是像百科全書一樣,想在某一領域做深入研究的時候,可以拿來做參考的書。只要身邊有本參考書,不管什么時候都能對感興趣的事務進行研究,保護好內心每一顆好奇的種子。通過參考書調查到的信息更直接、準確而且可以更簡單、直接,避免網上的冗余信息。總體來說參考書,可以分為地圖、圖鑒、統計數據、百科全書、年表和詞典、初高中生的教科書及參考書等幾種。



2、多讀百科全書

可以將百科全書存到Kindle或者掃描到手機里,這樣可以隨時隨地去查詢你想知道的知識,而且也便于攜帶。

3、書店里不僅有新書舊書,還會有新的發現

我們現在接觸的書籍中最多的是近兩年發行的,但是在舊書店的貨架上能看到很多年絕版的、很難入手的書籍,這一點是普通書店無法比擬的,所以沒事可以定期去舊書店轉轉,去發現出乎我們意料的那本書,那些與現代視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輸入可以讓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得到進一步的飛躍。

4、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

讀古典名著,或者是一些比較難懂的專業書,可以先撿軟肋入手。所謂軟肋,就是一些入門書或解說版還有各類書籍的圖解版和漫畫版、精編版、講演錄、對談。當然前提是你讀原版困難的前提下,如果你能讀懂還是建議讀原版。

5、把書堆成山,讀書不再難

我想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喜歡把書隨意一放,時間長了自己也不知道哪本書讀過,哪本書沒有讀過,作者建議把已經讀過的書、沒有讀過的書還有正在讀的書分開,這樣自己以后就很容易區分,不會讓未讀的書書擱置太久。

6、把名著放枕邊

經典名著是不朽的,值得閱讀是毋容置疑的。不管內容多乏味,一定有其可取之處,而且,名著無法通過主管思考來評價。即使不通讀全書,也可以當作資料來參考。所以,作者建議把名著經典放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出門的時候也盡量隨身帶著,先在潛意識里習慣這本書,也可以事先讀一讀精編版或者解說版,總有一天,你會很想讀。

7、常帶三本書同時閱讀

如果你是沒有什么耐性的人,可以帶著三本書同時閱讀,也可以帶上一些電子版本的書,當你出現對某一本書厭煩時,可以拿起別的書來讀,不會出現沒書可讀的時候。三本書涉及的領域可以包括評論、隨筆、小說,這樣,當你對長篇閱讀提不起興趣的時候,可以讀些短小的評論。而且如果你讀書讀飯了,還可以開始做做讀書筆記,像我有時候在外面不方便我就會把自己讀書的感悟寫在錘子便簽上或者把一些重要的摘抄拍照,等回去有空的時候一起整理。

8、讀后感從摘抄開始


寫書評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困難,也不知道如何下筆,可以采用作者之前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嘗試把喜歡的文章抄下來然后再去思考,在抄寫的同時也是對書中內容的消化和思考


9、書與筆記交叉使用

在前面幾章作者建議我們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所以我們做筆記的時候可以寫清楚書的章數或者頁碼或者干脆把做的讀書筆記夾在書里面,這樣以后你再重讀書的時候可以更好地結合以前的讀書筆記。

介紹了這么多,不知道我的分享對你以后在選書、購書還有有效閱讀一本書方面有沒有很好的幫助。如果我的介紹讓你對讀書筆記法有了興趣,推薦你來看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說不定這本書的其它內容對你也很有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