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嘀、嘀、嘀”,早晨七點前,我設置的起床鈴還未響,床頭手機里接二連三地傳來短信、微信或QQ的提示音,不用說,肯定是親朋好友或學生們發來的祝福語,今天教師節嘛。我不急于回復這些信息,因腦海里正在構思一篇統戰理論文章。
02
前兩天,學校統戰部池部長打電話問我統戰文章是否完成,我猛然想起還有這一篇文債。七月份時,池部長曾交給我一項任務,要求寫一篇統戰理論文章,我當時滿口應允,想到還有兩個月,于是先丟到一旁,忙其他事了。接下來確實也很忙,先是帶近20名學生到雷山黃里村進行暑期田野調查,為期10天。接著承擔州政府委托的傳統村落成果調研,跑了八個縣,等完成調研報告之后,已到八月底。然后又幫助臺江縣申報第五批傳統村落,還要準備黔東南州第三屆傳統村落峰會的材料,還要考慮夏同龢研討會的文章,還要幫助其他縣申報第五批傳統村落,還要推動各縣“一村一書”工程,頭有點大,把池部長布置的任務給忘了,待她提醒后,昨天拿文件看下,20號交稿,好在還有時間,于是開始醞釀這篇稿子,清晨醒來后,頭腦里開始構思。當時正想到一個角度,想從人文關懷這個方面去寫。私意以為,統戰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而要做好人的工作,就要做到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個很實的事,不能光在臺上喊空話,要有實際行動。這樣想著,同時又不斷否定,這樣寫行不行,會不會有人對號入座,應該可以吧,我又不是針對某個人,是從整體上講,是大而泛的,應該不會有如此小心眼的人吧,正在肯定、否定、肯定、否定之時,耳畔傳來一聲接一聲的手機信號提示音。
03
思路既然被打斷了,干脆回憶一下教師節。從教已24年,我也就過了24個教師節。對大部分的教師節,我記憶是模糊的,唯獨1994年教師節,我參加工作后的第二個教師節,我印象格外深刻。那時,學校沒有教工食堂,老師們基本都是自己弄伙食,我也只好入鄉隨俗。剛工作,買不起煤氣灶,買了煤球爐。每次弄飯則是很頭疼的事,有時煤球爐密封不好,要臨時弄柴燒火,往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將飯菜弄好,等飯菜弄好之后,煙熏得也沒胃口了。后來,比我早兩年進校的友云老兄見我可憐,收留了我,讓我在他那搭餐。我從此過了大半年飲食無憂的好日子,真很感謝友云,我的好兄弟,我們已十幾年未見面,你還好吧!
04
到了第二年,1994年教師節到了,學校給我們每個老師發了一套煤氣灶。我拿到煤氣灶后,甭提有多高興。要知道,我那時每月工資才360元。我之前打聽過煤氣灶的價格,一套要五百多,那可是我一個半月的工資。最主要的是,我從此可以自立門戶,自己獨立煮飯弄菜,如果晚上想吃點夜宵,也很方便,而談女朋友也就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有了一個私密空間,所以至今我印象很深。后來,每年教師節都發了一些錢,具體多少,已經沒多少印象了。到貴州工作之后,頭幾年教師節好像都是聚餐,哪年開始改為精神享受,我也記不清了。
05
想著想著,不覺已過八點,手機還在不斷傳來提示音。我于是起床洗漱,之后開始回復信息,按照短信、微信、QQ順序一個一個看,一個一個回。邊看信息時,邊想想對方的模樣,有些一直聯系,很快會浮現對方的音容笑貌,有些不常聯系,要想一陣,方由模糊漸漸變得清晰。看著、回著,一上午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等午飯后,午睡之后,又陸陸續續回了些祝福。下午五點,我鍛煉時間到了。今下午改變路線,想看看雨后的清水江,于是,沿濱江路走了兩個多小時。江水因雨水的幫助,顯得很有活力,歡快地流動。一路上,桂花那濃郁的香氣強烈地刺激鼻子,讓人神清氣爽。
06
散步回家,天已全黑,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宣告另一種生活的開始。晚飯后,又處理了幾個散步時耽誤的祝福。待一切處理完畢,趁自己還沉浸在幸福中時,連忙寫下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