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種「相關謬誤」稱為「無關結(jié)論」。
品宣里有時會聽到這樣的推介:
我們在XX技術研發(fā)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所以,我們的產(chǎn)品在XX方面無懈可擊。
然而,技術研發(fā)投入巨額資金不代表全都能有效轉(zhuǎn)化,并體現(xiàn)在產(chǎn)品中。
再比如一對戀人,女人難以忍受男人的暴力傾向而提出分手:
女:“你已經(jīng)傷害我夠多了。我們分手吧!”
男:“我雖然有時候脾氣比較暴躁,但我也為感情付出了許多啊。況且我的脾氣正在改。”
男人用“自己的付出”和“正在改脾氣”來挽留女人,但這并不足以推翻其暴力傾向?qū)е隆案星槠屏选钡氖聦崱?/p>
以上就是”得出了無關結(jié)論“的示例,這種伎倆用帶有迷惑性的、看似合理的解釋來推崇表達者的觀點,實則是”張冠李戴“。
再進一步,這種思維還可能導致”以錯制錯“。
比如當一個人撿到一部iPhone,然后以”如果是另外一個人撿到,肯定不會還“為由,而據(jù)為私有。
他試圖通過別人的行為來證明自己采取相同舉措的合理性。并且以消極假設(別人撿到不會還)為前提。
這就是以錯制錯。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常見的無關結(jié)論謬誤。
一個是「一廂情愿」:把”希望成真“視為”的確為真“。
樂此不疲買彩票的人并非不知道概率,但他篤定自己在未來的某天一定能中。五音不全卻有勇氣去參加歌唱選秀的年輕人,一定是相信自己擁有了成為偶像的實力(可能已經(jīng)幻想到成為偶像后的情境了)。
第二是「無視現(xiàn)實」:將”希望為假“視為”的確為假“。
被老師批評的學生以”我不可能這么差勁“為由選擇無視老師的話。老師的批評雖然可能夾帶私貨,但不乏有客觀之處,“我不可能這么差勁”只是心理安慰,并不能作為自己毫無缺點的理由。對此多說一句:雖然自信很重要,但如果總是無視這些自我審視的機會,即使獲得了這樣的自信,也得不償失。
小結(jié)
訴諸人身、稻草人、虛假兩難、措置舉證、乞題、訴諸情感以及上述的無關結(jié)論,這幾種相關謬誤雖含義不同,但具有一個共同點:前提與論點相偏離。
對于相關謬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熏鯡。鯡魚氣味很濃,如果拖著它從獵狗身邊經(jīng)過,會令獵狗離開最初的路徑去白費力氣地追趕鯡魚的蹤跡。
熏鯡就是那些惱人的謬誤,而我們正如缺乏思考的獵狗。
只要做到“確保我們的論點始終行駛在論題相關的軌道上”就好了,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在實際中,要規(guī)避掉所有的謬誤,是很難的,尤其一些“人之常情”給我們帶來的“本能性”思維偏航。
除了養(yǎng)成理智、客觀、批判的思維習慣,我們還有更好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