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子(大娃12,小娃1歲半)
平時關注很多公眾號,每天也刷一些育兒文章,但真正幫助我的卻是,靠著每周到聶老師工作室上 課時被叨叨著才減少了很多焦慮,在育兒的道路上艱難的前行,能被老師稱之為學習型家長,令我驚喜,但學習能力有所不同哈。今年在聶老師帶領下開始寫年計劃,日計劃,靜下心來讀書,才真正體會了碎片化,雞湯類文章不能讓人真正的進步,提起筆來更感覺自己的總結能力更是很爛,寫出來后讓我更好的體會內容。
這本書的書寫過程是作者成長的經歷, 看著作者不斷進步,自省,提高到成功,成了我對育兒過程的反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激發了孩子學習動力,我從孩子7個月大開始上早教課到琴棋書畫樣樣不落,做一個不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的家長,多樣學習,重點培養是多數家長的想法,孩子不能堅持下來,只有家長堅持就能成功,但多少這種家長的暴力堅持,和急功近利的要求抹殺了多少孩子的興趣,這么多年能堅持下來的只有英語和鋼琴,雖然不能稱之為天賦,也小有成績,原因也是遇到了不一樣的老師,一不是填鴨式教育,二堅持以興趣為主,也持之以恒,不要求考級,不要求展示,當然展示受限,雖然沒有成就,但令人欣慰的是沒有厭惡到放棄,想想初心不也是為了藝術熏陶,以后有個宣泄自我的出口,但不能領悟到老師強調的緩慢,正確的訓練過程,不能關注開始,靜下心來琢磨每個動作,而是不斷的重復錯誤動作,自然很難有技術上的突破,這周試著開始了慢一點,盡量再慢一點的步伐,初見成效,這個與內心對抗的訓練是一種煎熬,能早些領悟其中才是學習之道,這才是道的入口,可見這個“道”貫穿所有學習,但正真參悟“大道”還要經歷自省,激勵自己,找到最好的狀態,訓練注意力,從困境走出,把困境轉化為優勢,轉化不良情緒等等等修煉,愿在這個過程中等待成長,做到最好的自己,能夠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成為孩子成長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