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真? (8歲男孩兒的媽媽)
《學習之道》是我讀的所有書中算是很吃力的一本,書中好似都是以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來詮釋學習之道,但要悟出其中的精髓還真的不是很容易的。通讀此書加上聶老師的解讀,其實需要反復學習,消化的。但讀后作者的種種闡述,讓我明白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不盲從,跟風,要愛孩子,真正理解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和性格,幫助孩子實現美好的人生。
通過品讀此書,讓我領悟到像作者這樣的人,獲得成功也不是光靠天生的聰明,而且后天的父母的精心養育和良師的點撥,對學習建立熱愛、激情,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輸,能夠面對挫折,找到療愈方法,把學習當作馬拉松,扎實做好基本功,才讓自己走上人生的巔峰。
回顧一下作者Josh 的成長之路。
通過此圖,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取得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經過長期的,漸進的,堅持慢慢取得成功的。在學習國際象棋的道路上也不是一直向前,也是不斷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再出發,而到學習太極的時候,能夠總結象棋學習上的缺點,不斷融會貫通,總結方法,一直慢慢的進步,最后取得成功的巔峰。
反觀用書中的學習之道來對號我們,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采用的方法,應該好好的反思和改正,像書中所說,家長只要做,什么時候都不晚,即使非常慢,但也是在進步,自己先做一個漸進的家長,再來幫助孩子不斷成長。我們現在的家長很多在教育上盲目,自己不學習,沒有科學的養育方法,導致無知無畏,隨大溜,在孩子的學習和各項特長培養上目的性強,為了考級,拿證,以后大考加分,真的不是為了單純培養孩子興趣,讓孩子奔波于各種演出,考試,媒體曝光,大人孩子苦不堪言,費時費力,專注孩子的成功而非成長,思想固化,采用整體理論培養孩子,忘記了孩子本應的天真無邪,自身技藝的發展。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和老師在教育上的簡單粗暴,不尊重孩子的性格,一味的墨守成規,填鴨式的教授,家長聽命老的要求逼迫孩子配合執行,給予孩子極大的殺傷力,違背了書中的平衡天性與方法的學習之道。此書對我在養育兒子上,讓我更加明晰了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不同,改變自己的一貫強勢,改變與他相處方式,給予他更多自由空間,面對孩子對某種事物的熱情,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給予支持和陪伴,給他更多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讓他有更多的生活體驗。在不能改變現在的教育大環境下,盡所能的保護好他對學習和興趣的熱情,弱化單一以考試成績論結果。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在孩子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讓孩子先學會輸,總結失敗的經驗,比一時的勝利更有價值。作為家長是不是能夠成熟對待,不抱怨,不指責,引導孩子走出失敗和挫折,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勵,打氣,合理建議,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給予他的力量,從失敗和挫折中走出來,迎接生活的新的挑戰。說起來,看起來容易,作為我自己本身而言,還需要更多的修煉和訓練自己。在實際的生活中還是會出現不冷靜,抱怨,指責的情況,但就像作者而言,我們家長也要利用漸進的理論,不斷的修正和持續改進自己,不全盤否定自己,不怕慢,漸漸改,我想會有好的收效的。
再有就是書中作者提到幾位良師,在作者一生的影響應該是舉足輕重的,所以說能否作一個智慧的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能為孩子找到和選擇好的良師,讓孩子受益終生,真的需要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斷提高自己,學會甄別,在這個教育商業化,利益化的今天,找到真正適應和能引領孩子的良師。
家長是孩子終生的老師,從書中讓我明白家長有責任培養孩子的一個健康的心態,會真正思考的頭腦去面對生活和學習的困難和問題。避免漩渦效應,當孩子出現問題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叫停,不要再繼續。要恢復清醒的頭腦。不要導致一個有一個問題的發生。
家長不要把目光死死的釘在成功與榮譽上,冠軍和第一在任何時候都只有一個,要培養孩子學會在朝這個目標靠近的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找到自己差距和不足,不斷實踐,總結,完善,縮短距離。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讓孩子在過程中學會成長,讓孩子知道榮譽和一時成功只是短暫的,并不能代表一生的成功和快樂。讓孩子終生愛上學習,不是為了成績而學習。
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學習時沒有捷徑而言,必須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練好基本功,不要圖快,要做到孰能生巧,不要強調學的有多多,要知道自己學的有多深,究竟是否通透,不要強調做了有多少,而是是不是有質量的。就像學校書法,很多家長沒有讓孩子天天堅持練習,只是每周一節課,要不就是每天寫很多字,沒有一個扎實的基礎,怎么可能練好字呢。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激發孩子最佳狀態,其實就是讓孩子在面對自己不能掌控,讓自己分心不專注的事情上,如何調整自己,保持最佳狀態。其實對我而言沒有科學的方法,但從目前的情況和對兒子了解來看,我要盡量保持在重大事件面前,不給孩子壓力,其實如果我不說,我感覺我兒子好像真的很放松,不給他心理暗示。做事不把整個看似很大的任務量全盤拋給他,那樣讓他瞬間崩潰,而且分塊的用劃小圈的方式,高效快速完成,避免讓他進行長期的重復的單一的不動腦的持續任務。給予他做事充分的鼓勵,保證他充分的戶外活動,釋放他的過多的精力,對于有分心癥的兒子,面對他的興奮,要知道在合適的時間里給他剎車,否則他會陷入一個糟糕的境界。
此書對我而言,給我在生活和學習上很大的開解,如何釋放壓力,接納情緒,讓自己自在從容的生活,指明了方向,由于后天的工作環境影響和性格使然,做事要求速度,完美,臉皮薄,不喜歡讓人挑毛病。也就是那種所說的要強型的。在沒有孩子之前,面對只有工作,就可以做到拼命三郎,工作,事業做的不錯。可當有了孩子之后,要兼顧家庭,工作,和孩子三者的關系,要事事都要做到好,一時間自己壓力增大,不好情緒增多,情緒沒有釋放出口,很多時候導致把親近的人當出氣桶,用語言傷害到他人,自己的勞累導致不能很好的處理家人的關系和親子關系。通過書中所說,更加明白其中道理,讓自己學會有規律的間歇,通過運動和其他讓自己舒服的方式解壓,不要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對生活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學會接受生活的現實,面對、解決問題,不抱怨做不到,盡量少的抱怨。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學會改變自己,情緒是自己的,和他人無關,自己的一切情緒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把弱點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成本能意識,就會克服很多壓力和困難。
此書看的遍數不夠,還需要結合聶老師的解讀,反復領會,參悟其中的學習之道,在生活中自己不斷踐行,幫助孩子成長,進步。
劉卓
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