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風呀,再怎樣的倒了g春寒,也是自帶暖意的。僅出差十余天的時間,小區外圍邊上一線便滿是櫻花的味道了。
抬頭望時,滿樹如雪似霧、如煙似紗,氤氳了人們的視線。微風拂過,落英繽紛,如瑞雪初降般鋪滿了地面。置身于這花的海洋之中,頓感一路的疲倦都煙消云散了。
走近細看,那欲開的花苞窈窕含香,嫵媚嬌羞,迭韻不窮,如妙齡女子萌動春心般的羞澀迷人。那盛開的花瓣則更是超乎尋常的細膩。一片片花瓣薄如蟬翼,緊緊簇擁在一起,抱成團、匯成簇。看上去是那樣的精巧別致,在微風中清揚,靜靜地展示著迷人的媚力。再看那優雅的櫻枝,富丹青神意,彷佛風姿綽約的麗人,在微風的吹動下,身姿妙曼,神游云中。正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古都》中的描寫的:“我從未想到,櫻花竟這么富有女性風度。無論是色調、姿態,抑或是嬌艷的風韻。”
清麗脫俗的淡粉櫻花別有另一番風味。花瓣與花蕊的界限好清晰,仿佛洞察一切。花瓣潔白的流蘇如畫。夢幻的色彩,愛的姊妹,來遲的神韻。滲透出純潔高尚的氣息。成千上萬朵櫻花一起高掛垂下的樹枝上,寒風拂面,它卻神采奕奕。或許,僅用“美麗”一詞,都不足以形容櫻花的美。
這樣燦爛的花,是要淡淡的細賞才好。
周末,春雨綿綿,雨絲隨風飛來,霎時間漫天花瓣卷簾起舞,婀娜靈動。漫天滿世界都是花瓣兒,“嗖嗖”的風聲已遮掩不住櫻花的風采。櫻花瓣雨,無止盡地蕭條的下著,姍姍來遲,姍姍來遲。粉白的櫻花兒半晌之后紛紛落地,就像鋪起了一條通往天國的粉粉道路。沒想到,沒想到,頃刻間,櫻花不再絢爛如舊,而是凄慘的躺在了地上。
櫻花漸次開放又凋零,一樹落英繽紛,我不禁黯然神傷。 花色易褪,即便燦若云霞,也不及落櫻吹雪動情。
想起“愛到荼蘼花事了”這句話。荼蘼是一種薔薇科植物.落葉小灌木,攀緣莖,莖上有鉤狀刺,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花白色,有香氣,夏季盛放.荼蘼過后,無花開放,因此古人認為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
愛若至此,該是多么的極致!
對于我這樣一個花癡吃貨來說,對于花們最好的愛莫過于“愛你愛到吃掉你”這般的情深意重。
日本民諺說:“櫻花7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 它經歷短暫的燦爛后隨即凋謝的“壯烈”,死在最美的一刻。
三月開始的櫻花季節里,層疊的嬌艷花朵在短時間內悄然盛開,香云馥郁,又在繁盛中落下。
放棄,轉身,華麗的背影;就這樣順其自然地等待吧,或許,幸福就會向你飛來,以一種絕美義無返顧飛娥撲火的姿態,那是一種幸福的姿態。
櫻花這么美,卻短暫的花期。但是沒關系,吃貨總能想出各種辦法延長花期,把櫻花做成各種美味當然是吃貨將櫻花之美挽留在心間的決心咯。
櫻花與櫻葉特有的芬芳也成為美食愛好者一年一度不愿錯過的滋味。所謂“不時不食”,能把“最”季節的味道放在口中,這無論如何是件了不起的事。
與其等到櫻花零落,不如吃掉來得更妙。將糯米和櫻花一起和成飯團,是為“櫻飯”。有將糯米粉揉成甜軟細膩的小餅,綴以櫻花,或煎或蒸,就成了“櫻餅”。也有將櫻花以熱水沖泡,略加些鹽,帶出花蕊的香氣,即是可以醒酒的“櫻茶”。
新鮮櫻花有苦味,不能直接入食,傳統方式有蜜漬和鹽漬。其中,又以鹽漬最能烘托出櫻花的獨特清香。鹽漬櫻花是一門時間的藝術,制法并不高深,但很費心。
櫻花有數百種,但只有八重櫻適合鹽漬。一來八重櫻花色較深,腌制后還能保持柔美的粉色;二來花瓣密密層層,不易掉落,泡水時才有鮮潤飽滿的姿態。采摘櫻花的時機也很重要,含苞的花骨朵少了重華疊瓣的魅力,而盛放的花朵又香氣不足,只有趁櫻花開至五分到七分時采摘,香氣和外形才符合要求。
如果想自制鹽漬櫻花可以按照以下步驟:
采下的櫻花洗凈,用鹽腌2天左右脫水,擺放整齊,淋入梅酢(是腌制梅子時滲出的汁水)密封腌足七天,陰干,再撒上鹽粒就制成了。腌好的櫻花,還得在室內耐心陰干,不能被陽光直射,以免曬傷了花瓣的嬌艷顏色。
這經過千錘百煉的櫻花,花瓣舒柔,氣味清冽,與瑩白的鹽一道,有一種古典而精粹的美。
櫻花漫天,一見入魂,花見甜點彌漫唇齒間。櫻花季,不要錯過著時節的美食哦。
用這櫻花,讓其在水中復又舒展綻放;或取其風貌,為甜點賦予櫻花的神采和浪漫,讓櫻花情結彌漫在唇齒之間。
在日本傳統婚俗中,會用開水沖泡這種腌漬櫻花,那些花朵,因吸足了腌漬料而變成更深一點的粉紅,每一朵都低著頭,細細的白色鹽粒均勻地蓋著花朵,好似從雪地拾起的一般,作為一種有儀式感的飲品,叫“櫻湯”或“櫻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把櫻花吃掉這件事情本身所具有的儀式感,無疑來自于它的制作過程中的種種創意用心。
烤蛋糕卷的棉花蛋糕體時,先在烤盤上錯落放好泡洗過后并吸干水分的鹽漬櫻花,再倒入蛋糕糊一起烤。成品櫻花蛋糕卷美美噠!咬一口,仿佛已然吃進了這春日里的浪漫,好幸福的感覺!
軟化的奶油奶酪里 加入雞蛋、鮮奶攪勻、細滑過濾,放入布丁模里,面上放櫻花,擺好造型,進烤箱烤水浴烤,很美的健康小甜品,有木有?
把吉利丁片用冷水泡軟備用。日本進口鹽漬櫻花洗去浮鹽,用溫水泡開備用。適量純凈水加冰糖加熱至冰糖完全化開,加檸檬汁調味。再把吉利丁片用廚房紙擦干,微波爐叮一分鐘,倒進調味后的純凈水攪拌至完全融化。最后倒進容器,放入櫻花,冷藏4小時就大功告成啦!又可以拿去唬人了!這款櫻花果凍太簡單啦!零失敗!
櫻花與櫻葉特有的芬芳也成為花癡吃貨一年一度不愿錯過的滋味。想象這種會在春風里被吹得如雨一般飄飛的花瓣,它入口后是一種特別的甘甜,與甜味同時襲入舌尖的還有一陣清幽的芳香。哇,口水流下來……
春花絢爛時,以花入饌這件事,向來風雅。
花宴在中國的歷史從屈原的《離騷》里開始,一語“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道盡古人對草木生活的迷戀,早晨飲用木蘭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初開的花瓣。古代美女們用香的故事亦讓那些平日瑣碎的日常生活變得有趣風雅,而用香料則更少不了奇花異草,古時都是采擷香花和香草等來制作香囊、香粉的。
在沐浴時,用特制的香湯,或是蘭花香或者是豆蔻香,而衣物則是由侍女們早先就熏過的,而首飾、發油莫不暗香襲人。其所用飲食也是充滿著花草氣息,最常見的做法是用玫瑰、白玉蘭或者是牡丹等花瓣,裹以面粉,微微炸熟入饌,必然是齒頰留香的,像極了日本的天婦羅,外層金黃酥脆,而內里則完全保留了花瓣原來的清香,成了這個季節最甜美的味道。曾經有位在北京的友人過來看我,特意給我帶來一盒鮮花餡餅,一口咬下去滿齒留香。后來查閱資料,每年四五月時值藤蘿花和玫瑰盛開的季節,北京大街小巷便有藤蘿餅和玫瑰餅飄香。
在《王府生活實錄》里有詳細的關于自制藤蘿餅玫瑰餅的記載:“我家(指睿王府)有一書齋,藤蘿在其前,玫瑰在其后。這三間小齋,因左有芭蕉數本,右有碧梧一株,春夏之交,青翠可愛。這架藤蘿覆蓋前檐,好像一架綠天棚,花時芬芳馥郁,香鋪百步……花盛時,仆眾持竹剪藤蘿,摘玫瑰,采其余者,留其鮮者。摘下的花瓣,做成點心,即‘藤蘿糕’與‘玫瑰糕’。”從這記載中可以看出花食的傳統實在是跟那時的生活方式分不開,藤蘿玫瑰就在屋前屋后,信手拈來,也賞,也食,現做,現吃,生活的節奏與自然的節奏緊密相伴。
不禁想起小時侯,鄰居一位雅致的姐姐經常在三四月份紫藤蘿花開的時候一邊將采來的紫藤蘿洗凈控干,上屜蒸制;一邊搗了細膩的蒜泥姜末,加些鹽巴香油,調成一碟簡單的拌料。
合計著時間到了,便揭開籠屜,剎那間一股來自花朵的異香猝不及防地鉆進我們鼻腔。姐姐將蒸好的紫藤蘿與料子仔細拌勻,這道蒜泥蒸拌紫藤蘿也就成了。
小饞貓的我迫不及待地嘗一口——紫藤蘿尤帶清香,軟糯中帶著一絲滑膩的口感;蒜泥稍顯霸道的味道,此刻卻變得溫潤起來,與清新的紫藤蘿十分相配。
還有以前外婆用“灼灼其華”的桃花熬的桃花粥了,味道也是極美的。
喜歡春日,更喜歡能吃到各種把各種花放在湯里、甜品里做成的食物,芳香甘美,令人神爽,那細碎的花瓣若隱若現,將這個花花季節的美呈現得淋漓盡致。
最美不過美食入腹、美景過目。
雖然櫻花終會隨風雨飄落而逝去,所幸可再心中留存美麗。 愛到荼蘼花事了,花癡吃貨自是愛極了這樣子的美好……
謹以此文祝女神們節日快樂,也愿男神們可以用心感動自己的女神!
-END-
謝謝您愿意看完
我是“無折騰不生活”的扶搖風,用心原創所有的快意確幸與意外跌宕
若于您有用,請留下小紅心,關注后再走吧
再次感謝您對我小小夢想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