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朋友圈里時不時刮起懷舊風。前兩日,有朋友發了一張自己剛上大學時的照片,只見她圓圓胖胖,梳長馬尾,穿著打扮就像是四十歲的大媽,二十歲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除了滿臉的膠原蛋白,再也看不出一絲一毫的青春氣息。難怪下面有人毒舌到:那時的你好丑啊。
? ? ? 說這話的人顯然知道朋友如今是個什么模樣:上班時,白襯衫,米色中裙,小跟鞋,手拎包或單肩包,微卷的栗色長發,淡而精致的妝容,一個標準的職業女性;休閑時,一身棉布長裙,小白鞋,雙肩包,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女性的多面性。我們不止一次地贊嘆:你這衣品隨著年歲漸長,簡直是開掛了,越來越顯出女人的美了。
? ? ?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穿衣這件事上也是如此。也許,只有她自己才清楚地知道自己經歷了什么,才變成了今天的模樣兒。
? ? ? 早年間,朋友家兄弟姊妹多,家境不好。每到學校開學的時候,家里都捉襟見肘。為了湊齊四個孩子的學費,父母東挪西湊想盡辦法,然后一家人節衣縮食補上虧空。那時,填飽肚子已屬不易,再想添衣服就是奢望了。朋友經常一季就那么幾件衣服換來換去,但是,每次穿過的衣服她都洗干凈疊平整。待再次穿上身時,盡管樣式陳舊,卻比那些皺皺巴巴的時髦衣衫多了一份清爽。
? ? ? ?后來,朋友工作了,結婚了,家庭經濟情況好轉。她有了"試錯"的資本,開啟試試試買買買的模式。張愛玲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女人買衣服也是如此。買了紅的,想要白的;買了連衣裙,轉眼又愛上半裙……那份糾結不足與外人道。即使如此,朋友在面對一柜子的衣服時卻依然感嘆:沒有衣服。
? ? ? ?在掉進各種坑后,她毅然決然跳出坑:翻閱時裝雜志,觀察周圍人的穿搭。整理衣柜,試穿搭配。喜歡的,適合的,品質好的留下,其余的果斷處理掉。然后,她發現基礎款基本色最好搭配,于是,刪繁就簡。從此以后,只買對的:黑白灰米基本款,少數的鮮亮顏色,對款式復雜的新潮的衣服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業余時間,她大量讀書,充實內心;跳舞健身,徒步旅行。眼見得她一點點褪去青澀代之以成熟,慢慢地由丑變美,從一個丑小鴨一步步變成白天鵝。
? ? ? 林肯說“在四十歲以前,相貌是父母給的,到四十歲以后,人就要對自己的容貌負責”。意思是,先天的美與丑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我們能做的是選擇自己未來的模樣兒。天生麗質固然可喜,后天修煉變美因為加入了歲月的沉淀而彌足珍貴。
? ? ?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話,我深有同感。女人一定要有四樣東西: 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里的骨氣,刻進命里的堅強!朋友變美不僅是因為外在服飾穿搭的變化,實實在在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迷人的魅力,這是長期潛心修煉,歷經挫骨揚灰之痛最終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