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摘錄
很多人無論學什么都一樣,很快就放棄了,事實上只不過是他們“重復”的次數差太遠了,所以根本達不到神經元之間建立強連接的地步。
所謂希望,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明天會因為今天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我的思考
我最近差點要放棄寫作,在看到笑來的這段文字時,又有一種醍醐灌頂的警醒。想起當初躊躇滿志的決心要長期的寫作,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結果寫著寫著,就哪里不對勁了,也許是當天太忙,沒有安排好時間,也許是當天沒有靈感,不想寫。總之,無法繼續寫下去的理由層出不窮,千奇百怪,并且我允許自己不寫下去。
這樣,一天天過去。就發現真的沒有寫下去的欲望。如果,我就這么放棄了。我知道自己有一天還會把寫作撿起來,并且感嘆那些寫作堅持下去成為牛人的人,對著他們的成就流口水說“哼,當初他和我一樣,如果我也堅持寫下去,一定也能取得他這樣的成就”,然后像一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狐貍一樣,悻悻的走開。
日復一日的重復,如何能夠讓它維持下去呢?我覺得一定要記得自己為什么出發的初衷。問自己“我為什么而寫作?”“我想通過寫作達到什么目的?”“我是否達到了我的目的?”,如果沒有,“我該如何改進和激勵自己?”
還有就是,人之所以放棄,是因為看不到希望。沒有希望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而笑來強化了“希望”的定義,原來希望就是堅信自己可以通過今天的努力,使得明天更美好。
那我有什么理由不繼續下去呢?因為我實在不希望自己有一個非常差勁的未來。看到自己的人生一步步的毀滅,自己卻如溫水煮青蛙似的,放棄掙扎。那不是我想要的明天。
我的行動
繼續自己的寫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