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人生不迷茫,只是有的時候,有些人的迷茫只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最最重要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有個90后朋友和我說,拉拉姐,我好迷茫啊,生完孩子之后一直在家帶娃,超級羨慕那些上班的人,好不容易等到斷奶可以出來上班,可是,現在看到那些不工作在家帶娃的朋友,又好羨慕人家的自由啊。我好像總是這樣,不管處于怎樣的狀態,總是會羨慕別人。我該怎么辦?好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和她說,因為你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像一個孩子,自己已經有不少玩具了,但是總覺得別人的玩具才是最好的,眼巴巴的看著,等耗費心力和別的小朋友換了玩具時,沒多久又開始后悔,好像這玩具還沒自己以前的玩具好呢。于是悶悶不樂的看著人家玩兒曾被自己嫌棄的玩具。
不管你擁有多少東西,還是覺得不快樂,這主要和自己的心態有關。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部分人都沒有那種吃不飽物質匱乏的經歷。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吃穿住被滿足之后,進而會有更高的需求。最基本的需求容易搞定,當上升到精神層次的需求時,就比較難以滿足。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面臨的選擇都很多,令我們眼花繚亂。我們的應試教育,培養出很多會考試的人,應試教育的殘酷和激烈教會了我們很多,但是唯獨沒有教我們如何主導自己的人生,如何認識自己,做一個有趣快樂的人。我們按部就班的上學,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好好學習,將來考一個好大學,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甚至在大學和專業的選擇上,我們都沒發言權,我們被動的接受著這一切。一方面我們對此不滿,可另一方面我們其實早已習慣和麻木,當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時,反倒變得不知所措和不快樂。
教育制度的缺失,不是短期之內可以改變的。可是,我們能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是么?
如果說,之前的很多年都是為了家長而活,那么,現在是不是該為自己而活了?首先問問自己,你的愛好是什么?不管是讀書寫字還是運動,或者還是養花花草草,都值得我們去堅持。讀書寫字可以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有內涵和充實,可以觸及到不一樣的世界。運動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和向上的斗志,整個人變得有精氣神兒。而養花花草草可以修身養性,甚至一不小心,可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呢。
其次,問問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如果想做一個專心陪伴孩子成長的專職媽媽,那就多和一些成功的專職媽媽學習。而做專職媽媽,也不是說全部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記住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自我。帶娃的時候可以學烘焙,可以寫育兒心得,可以給娃做各種營養餐。如果想邊上班邊帶娃,想要帶娃之后的更多的自己的時間,那么就回歸職場,專注的做一個職場媽媽。不管是選擇帶娃還是選擇上班,一定要專注。不管什么工作,時間久了,都會覺得枯燥無味??墒?,生活不是偶像劇,不是時時刻刻都那么精彩和浪漫的。不管怎樣的選擇,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下,出發點都是要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大前提,還是了解自己。
最后一點,在對自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之后,就不要再左右徘徊和糾結,堅持自己選擇的路。我們太多的不快樂,都是來源于和他人的比較。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我們過得好,不管你已經處于怎樣的生活層次,這是不爭的事實。只需要和自己比就好了,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進步。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一天過后,不管多么風光或失意,已成往事,所以你何必在乎呢?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啥要讓自己不快樂呢?
喜歡錢,就努力去賺,不要一邊嚷嚷著自己喜歡錢一邊又羨慕著人家輕松自由的生活,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如果放蕩不羈愛自由,就不要在享受自由的時候,又在背地里計算某某又賺了多少錢。世界這么大,大家都這么忙,管好自己就好。
恩,努力做一個有趣且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