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微博問答上看到一個問題:“如果史前的各種頂級掠食者都在進化中幸存至今,它們會進化出高級智慧嗎,人類還會出現(xiàn)嗎?”。這個問題極大的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而且碰巧這個問題的一個微博科普作者(想看的朋友可以在微博上搜索劉大可先生)用1.2W字詳細地闡述了其中的邏輯關系,看得我大呼過癮,同時也讓我突然意識到,其實生物進化和個人成長其實道理完全是相同的。
我先簡單概括下他的回答。他首先告訴我們在生物進化上普遍存在一個誤解:進化是攀登一架梯子,每個物種都處于這個梯子上的不同位置上,單細胞的的原核生物是這個梯子的底層,有文明的智慧生物是這個梯子的頂層。如今,我們智人已經捷足先登爬上這個頂層,其他生物還在中途苦苦奮斗,但只要給他們時間和機會,它們最終也會抵達階梯的頂端。
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紅色虛線可以簡單理解為像恐龍這樣的頂級獵食者,能量消耗與生存成本是呈正相關的。其實它們并沒有在進化的道路上向著進化出智慧的方向努力,而是在一開始它們就走向了另一條路。因為恐龍這種大型獵食者其實捕食的范圍非常有限,它只能獵捕那些體型同樣較大的生物才能滿足它足夠大的體力消耗,而獵捕體型大的生物就需要更強壯的身體,更強壯的身體意味著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時也就沒有辦法為大腦的進化提供充沛的能量,這樣無限循環(huán)下去,自然沒有辦法發(fā)展出智慧。
粉紅色虛線代表像人類這樣具有高度神經系統(tǒng)智慧生物,但剛開始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能降低生存成本,但在陰影區(qū)時,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需要大量的能量,生存的成本會顯著增加,這時就需要具有社會化、且具有團隊協(xié)作的生物彌補個體生存成本,并通過進一步強化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發(fā)展出智慧后才能給生存帶來巨大的優(yōu)勢。
因此,這個陰影區(qū)就是生物進化的瓶頸期,沒能突破它,那么很可能帶來的就是種族的滅絕,而一旦突破它,就能向更高的食物鏈發(fā)展。
明白了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后,我們再回頭看看個人成長是否也同樣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
回想我們剛開始學習一項技能時,是否都有這樣的情況呢?
比如我們剛開始跑步時,初期都能堅持,而且會因為體內分泌的多巴胺讓我們很爽,但到達一定時間點后就會出現(xiàn)疲倦期和懈怠期,這時想到跑步都覺得身心疲憊,但這個過程堅持下去就會形成習慣,并且給自己精神面貌和身體都帶來極大好處。
再比如讀書,很多人對讀書都有興趣,剛開始讀一兩本時還保持很高地熱情,但再多讀幾本后讀書帶來的好處就會比不上打游戲或看電影帶來的快感強烈,因此自然就會放棄,始終突破不了那個陰影區(qū)。但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等過了這個瓶頸期,讀書來帶的好處就會在你的工作、生活各個方面顯現(xiàn)出來,就像那根垂直向下的曲線一樣給我們帶來極大好處。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也遵循著同樣的道理。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應屆畢業(yè)生都是滿腔熱血,希望能出人頭地,干出一番天地,工作的熱情積極性也很高,能力提升也相對較快,但一旦在公司和崗位上站住腳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停滯不前。因為要往更高的崗位,更好的公司發(fā)展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在短期是沒有任何回報的,而且還可能因為突出的表現(xiàn)受到排擠,這也是我們今天講的那個陰影區(qū)。突破這個陰影區(qū)唯一的辦法就是堅持不懈的繼續(xù)努力,巨大的好處和回報就在那個陰影區(qū)后面!
其實我們的成長都有無數個這樣的陰影區(qū)等著我們,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等著我們去挑戰(zhàn),等著我們去突破!
最好還是那句老話:未來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