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盲,是根據(jù)“文盲”這個詞的結(jié)構(gòu)杜撰出來的一個詞匯,指那些不了解風險,不知道如何回避風險,更不懂如何控制風險的人。文盲的一生其實很吃虧,險盲的一生更是如此。文盲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得到解放,險盲也一樣。風險教育應(yīng)該是理財教育,甚至應(yīng)該是整個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不知道為什么它竟然一直被“靜悄悄”地忽略掉,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教育的原因,僅僅靠別人教永遠是不夠的,要靠自己學才行,至于“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
首先,要平靜地接受第一個事實:
1.風險是一種客觀的存在。風險就在那里,不離不棄。并不會因為你怕不怕它就有所變動。甚至,廣義上來看,即便你什么都不做,還是時時刻刻有風險陪伴。
2.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風險存在。為了了解風險、研究風險、回避風險,甚至控制風險,人們鼓搗出來一個數(shù)學的分支:概率統(tǒng)計。學過概率的人之中,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就是認為“風險的概率決定風險的大小”,可實際上,衡量風險的首要因素并不是風險的概率。
3.衡量風險的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大小。最終決定輸贏的,是誰的賭本更多。
4.抗風險能力本質(zhì)上就是總賭本的大小。賭注相對大的時候,智力會急劇下降:
5.冒險沒問題,但盡量不要被抽水。抽水,是賭場里的術(shù)語,指的是,贏家要支付盈利中一定的比例給莊家。
6.頻繁冒險等于主動選擇被命運抽水。也就是說,連續(xù)7次都不出事兒的概率已經(jīng)高于一半了,雖然第8次究竟是否真的出事兒,概率依然是10%。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描述的“存在僥幸心理”,指的就是這種險盲思考。險盲特別擅長的一件事兒是:把偶然的倒霉變成必然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