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安杰拉·達克沃思,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2013年榮獲美國麥克阿瑟學者獎,簡稱“天才獎”。2013年,安杰拉·達克沃思進行了名為“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的TED演講。截至目前,點擊量已超過1000萬。
關于本書
很多人認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和情商。但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安杰拉·達克沃思認為,堅毅的品質對成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這本書里,安杰拉·達克沃思為我們介紹了她的研究成果,并給出實操性的方法,對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堅毅指數給出了建設性的答案。本書讓我們看到了關于成功的另一面,那就是: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敗中不斷磨煉自己,成為一個堅毅的人,從而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核心內容
本書思想核心是:Grit,堅毅,是當下非常時髦的新概念。它由激情和堅持兩部分組成,二者缺一不可。沒有人愿意在不喜歡的事情上掙扎,但不斷轉換目標,四處打井也不是正確的方法。一個真正堅毅的人,是在對的方向上持續努力。堅毅,是比智商、情商、自控力更重要的品質。與它配套的堅毅指數表,可以測試一個人的堅毅指數,并能有效預測一個人未來是否能取得成功。同時,一個人的堅毅指數并非固定不變。你可以通過4個步驟,有效提升自己的堅毅力。
一、堅毅=激情+堅持
1.激情
我們都說興趣是良師益友,可是,長大后的我們,卻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上苦苦堅持。為什么不敢追隨自己內心的激情?為什么追隨激情會被認為是不靠譜的表現?原因是,我們對激情存在很深的誤解:
(1)激情不是剎那間的決定,相反,它需要時間去慢慢發現;
(2)激情并不是從小就決定的志向,相反,它需要不斷摸索和嘗試。
2.堅持
堅持的人更像是跑馬拉松,跑得多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了多久。一個創業者為了籌集資金,熬了多少個通宵,并不能說明他有多堅毅。是否能長期堅持下去,對自己的目標保持忠誠,才是堅毅看重的標準。
二、堅毅,比智商、情商、自控力更重要的品質
1.智商
早期的心理學家曾認為,智商是預測一個人未來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這個觀點根深蒂固,以至于現在,大眾對智商仍偏愛有加。然而,對天才的偏愛反倒為我們的懶惰或不求上進提供了絕佳的借口:我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不是因為后天不努力,而是我先天不足。
2.自控力
棉花糖實驗是一個有關延遲滿足范式的經典實驗。在棉花糖實驗中,一個小朋友等待時間的長短與他長大后參加“美國高考”SAT考試所取得的分數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不只是美國,這個實驗在世界多個國家都進行過,結果都非常類似。這一實驗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從而自控力取代智力,成為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3.情商
情商由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他認為,在現代社會中,相較于智商論提倡的左腦的邏輯思維能力,右腦的共情力作用更大。情商高的人,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善于管理他人的情緒,做起事情來也就更加游刃有余。因此,情商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4.堅毅
堅毅指數量表開發于西點軍校,之后被廣泛應用于教育界、商界等領域。堅毅指數量表一共有10道題,描述了10種情況。測試者需要對照自身情況,從“一點兒都不像我”到“特別像我”5個答案中做出選擇。這個量表不僅能測出測試者的堅毅指數,還可以分別測出測試者的“激情”指數和“堅持”指數。
比如說,題目“挫折不會讓我氣餒,我不會輕易放棄”,測試的是你在“堅持”上的分數。你覺得這句話是“一點兒都不像我”、“不太像我”、“有點兒像我”,還是“很像我”或者“特別像我”?如果你認為“特別像我”的話,那么這道題,你可以得到5分。如果你選擇了“一點兒都不像我”,那么你在這道題上的得分只有1分。
另一個題目“我曾在短時間內迷上了一個想法或項目,但后來又失去了興趣”。你覺得這句話是“一點兒都不像我”、“不太像我”、“有點兒像我”,還是“很像我”或者“特別像我”?如果你認為“一點兒都不像我”的話,那么這道題,你可以得到5分。如果你選擇了“特別像我”,那么你在這道題上的得分只有1分。
三、如何提高自己的堅毅指數
1.找到自己的激情
如何尋找到自己的激情?這需要前期大量的嘗試。作者安杰拉·達克沃思認為,即使是在發展興趣這件事上,人們也是需要努力的。大多數的堅毅典范都花了很多年去探索自己的興趣,而那個最終占據他們心靈的事情,并不是他們第一次遇到時就被認出的。
雖然成功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經常會說,“我無法想象自己會選擇其他的職業”。但是,事實上,很多人早期都曾有過從事其他行業的經歷或想法。所以,不要坐在那里想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而是要勇于嘗試,勇敢追求,實踐出真知。
2.刻意練習
堅毅,不僅在于一個人投入到某項興趣上的時間,還在于投入的質量。專業高手是如何進行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的?先找到需要改進的一個微小方面,然后全神貫注地投入和努力,并尋求外界的反饋,之后再依據反饋一遍又一遍地調整和練習,直到此前的不足變成無意識的能力。
3.人生使命
激情源于興趣,也源于目標。所謂目標,就是你的人生使命,也就是造福他人的意圖。
雖然只有少數人真正做到了把工作當作人生的使命,但這并不是因為人們缺乏渴望。每個人在賺取“面包”的同時,也在追尋生活的意義。那怎么才能知道人生使命呢?答案是,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不斷審視自己,不斷思考如何與其他人聯結,如何與更廣闊的世界聯結,如何展示你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也就是說,一個曾經說“我在砌磚”的泥瓦匠,也可能在某一刻意識到自己在創建“上帝之屋”。
4.擁有成長心態
在積極心理學領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習得性無助實驗。實驗發現,那些對電擊沒有控制力,只能被動承受痛苦的小狗,在面臨逃跑的機會時,也仍然傾向于被動承受電擊,不做任何反抗。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狗都是這樣,還有1/3的小狗,表現出堅毅的特性。盡管經歷了先前的痛苦,它們仍然沒有選擇放棄,逃到了安全地帶。正是這些小狗,讓研究者將研究對象轉為處于類似逆境卻仍然不會放棄的人類。
到底是什么因素,讓那些屢屢遭受失敗的人,仍然心懷希望,一遍又一遍地嘗試呢?答案是“成長心態”。成長心態幫助你用樂觀的方式解釋逆境,它讓你充滿希望,不斷尋求新的挑戰,并讓自己更強大。成長心態和堅毅總是并肩同行,換句話說,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更為堅毅。
金句
1.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堅毅”的人,你要在“對的方向上”持續地“努力”。
2. 堅毅的人更像是跑馬拉松。速度有多快,比賽用時有多少并不重要,你用一個速度堅持了多久才是最關鍵的。
3. 堅毅就是愛你所愛,持續去愛。
4. 有所成就者,必備熱情與堅持。
撰稿:陸一
腦圖:摩西
轉述:成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