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這三個字,很多人把它掛在嘴邊,但真正有沒有人做到,大概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
在面對一個消息答復、在面對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在面對一個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可能總會安慰自己說 :平常心對待吧。
但久而久之,發現 其實這個詞語起不到太大鎮定劑的作用。更多的其實來源于你內心對于自我的肯定。
我在極力改變這種自我催眠的心態,因為我發現其實它在令你逃避改變。一味的雞湯并不會讓你意識到你內心的脆弱,它只會讓你變的越來越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所以現在當我遇到一些狀況的時候,我不再安慰自己用平常心去面對,我反而會想好一個最壞的結果。我會想假如這件事的結果已經壞到極致了,我的解決方法是什么。想好最壞的結果之后,自然也不怕他的來臨,因為我已有策略去對付它。
其實身邊也不乏這樣的朋友,他們總是在我失意的時候安慰我說,平常心對待吧。這句話聽多了確實蠻讓人反感的。既然我那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相信我在對別人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人家也不會太愿意聽到。
如果真的是負責任的朋友,我認為應該告訴他什么是最壞的打算,怎么做好最壞的打算,怎么去應付最壞的打算,我覺得這是對朋友的負責。也是一種對安慰這兩個字眼最起碼的尊重。
這是我經歷了這么多次等待跟意外之后有的感受。平常心這三個字并不能改變什么,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撫平你的內心。它是雞湯,也是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