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運營是個啥,其實大多數人眼中運營的具體工作內容都被描述的很“模糊”。
但又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只有互聯網公司才必須重視運營,小企業沒必要。
要弄清楚運營的概念,需要先搞清楚,客戶與用戶的區別。
01
客戶,實際購買產品的人,但是不一定使用產品,但是在購買過程中,起到決策性作用。銷售面對的就是這類人。
用戶,實際使用(接觸過)產品的人,由于是真正使用產品的人,所以對產品的口碑及復購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客戶與用戶,往往是同一個人,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同的人,比如,父母給孩子報一門寒假補習課,父母是客戶,孩子是用戶。
弄清楚這個概念之后,再看一下互聯網公司對運營的定義:
對用戶群體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和管理,增加用戶粘性、用戶貢獻和用戶忠誠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用戶活動,增加用戶積極性和參與度。
02
在BAT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里面,肯定有一個非常大的運營部門,因為他是流量的一個綜合體,每一個流量都對應一個用戶。
在早期企業通過百度推廣或者投廣告,可以買來流量直接進行轉化,那個時候競爭并不是很大,所以并不需要做運營。
但是隨著流量越來越貴,很多企業買不起流量了。同時由于企業自己的流量池(私域流量)越建越大,這時候需要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
03??
老李開了一個餐廳,開在了鬧市區。只要把餐廳開起來,坐在房間里面等就可以,這叫坐等來客,屬于被動獲客的一種。
后來,周邊開了很多餐廳,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這個時候,老李就需要采取很多主動獲客的手段。比如說去門口進行拉客、發傳單拉客。
再后來,周邊餐廳開始價格戰,生意又不太好做了,老李也相應的采取了一些門店促銷的活動,這個叫活動獲客。
這幾個行為都屬于銷售行為,是以直接面對客戶,直接成交客戶為目的。
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老李發現生意又開始不好做了,于是老李就派人員去附近鬧市區發傳單,上線美團外賣,上線大眾點評,并在里面做推廣等.
剛才說這三種方式,屬于線下或者線上的一種推廣的行為。可以發現銷售和推廣,面對的都是以直接獲客為目的的。
04
后來,銷售推廣的手段用了很多,發現生意并沒有多少好轉,于是老李開啟了運營的思路。
他找了一個鬧市區,擺了一個攤,提供了一些餐廳里面大家認可度比較高的食品來做試吃引流,這種就叫做用戶運營,面向的不再是客戶了,而是通過的產品的展示來吸引用戶過來試吃。
然后,老李去抖音開了一個專區,專門做經典菜肴教學,這種通過發布內容的方式吸引用戶,在互聯網里面叫內容運營。
接著老李發現各大影視自媒體有非常多的瀏覽量,在里面投放一些軟文,通過文章軟性的影響來吸引用戶到店,這也是內容運營。
當這些用戶來餐廳之后,引導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加到企業微信,這是沉淀私域流量。
當流量越來越多,通過建用戶群的方式來進行社群運營,定期向大家分享一些新出品的食品,這是用戶運營。
社群里面會經常推出一些免單的食品,比如三個人過來吃就免單一個菜品,這是通過舉辦線上活動的方式來促使用戶更多的選擇這家餐廳來就餐。
隨著用戶越來越多,老李又組織員工做用戶回訪,來通過數據量化的方式來改進菜肴,這是產品運營。
05
通過老李餐廳的例子,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運營的對象是用戶,而銷售的對象是客戶。?銷售的對象是客戶,以成單為目的;而運營的對象是用戶,以體驗的方式來引流,來留存,進而使用戶下單,達到轉化的目的。
很多企業會說抖音、各種直播、頭條、社群運營、公眾號、視頻號、朋友圈都在做,但是好像都沒達到效果。
實際上的運營不光是一系列的用戶動作,更多要有一個完整的用戶旅途規劃,有團隊支撐的一個體系。
運營不單要定義要實現什么運營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流量從哪里來 ,在哪里停留,在哪里轉化(用戶旅途)的設計,以及實現這個目標要搭建什么樣的團隊,都是運營人員要真正要做的事。
06
總結一下什么是運營:對用戶群體,進行有目標的組織和管理,設計用戶旅途,促進用戶增長和轉化。運營的目的最終還是要做到用戶增長和轉化,但是路徑和銷售推廣是完全不同的。
流量越來越貴,企業到最后拼得都是精細化運營,誰能在這一階段通過運營管理好企業目標用戶,實現運營的閉環(認識產品 - 認知 - 認購 - 復購 - 反饋產品迭代),誰就能取得競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