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了那么多書,孩子還是寫不出好作文;背了那么多經典名句,還是寫不好作文;一句一句教,只會扼殺了孩子的靈性;抄優美句子,也只會消滅了孩子的創造力……
? 聽了王一梅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又帶著孩子一起聽了一遍。孩子聽完就躍躍欲試,要寫香樟樹。認真聽完,把筆記整理出來分享給熱愛寫作和即將愛寫作的孩子。
? 觀察:寫作第一步
? 看:陽光從樹的縫隙中撒下,斑斑駁駁。
? 聞:樹葉的清香。
? 聽:風穿過樹葉的聲音。
? 摸:樹的疤節。
? 感受:樹的滄桑,一棵樹,用年輪記錄地球的色彩。
? 一、認識一棵樹
?
? 既然要寫一棵樹,首先就要認識一棵樹,至少得知道樹的名字。比如:銀杏樹、馬褂樹、槐樹、柿子樹、山楂樹、桃樹蘋果樹、烏桕樹……
二、每種樹的特點
? 不管寫人寫景寫物,都要了解其特點,抓住特點寫。了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去野外尋找要寫的樹,進行觀察,也可以查閱百科。不同的樹有不同的特點,有的花突出,有的葉子有特色,有的果好吃,有的樹干很美……每種樹都有花、果、樹干、枝葉,但未必都寫,抓住樹最突出的特點寫,分清詳寫和略寫。選擇寫的樹很重要,要選特點鮮明的樹來寫。
? 三、尋找樹最美的風景
? 文學是審美的藝術,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并對美心動,這很重要,有教育家說,教育的目的就是面對一叢野菊花,怦然心動。
? 學會發現大自然中的景和物。如:夕陽西下,沙漠中一頭駱駝在孤獨地行走;夏天的清晨,墻角一只蜘蛛正在編織自己的網;春風吹來,桃花瓣吹落一地;秋天,滿池塘的荷花枯萎了,蓮蓬在水面矗立成一幅水墨畫……
? 除了大自然,社會生活中也有美好的景。如:一盞路燈照著即將離開城市的人;經歷了城市滄桑變化之后的一座橋,一口井;一條等候晚歸主人的狗;春節離開家,走了一段路,回頭看見爺爺依然目送著我,直到變成小黑點……這是生活中最美的風景。
? 留心觀察哪個時間、哪個角度這棵樹最美。學會從不同的緯度去發現這棵樹的美。
? 時間
? 春夏秋冬,哪個季節這棵樹最美?為什么?每天早、中、晚,那個時間段最美?為什么?下雨時,這棵樹美在哪里?出太陽時,又美在哪里?樹小時、長大時、老了,何時最美?為什么?
? 地點方位
? 從不同的地點方位觀察一棵樹,它的美也是不同的。遠看,近看,俯看,仰看,或者從周圍再中間。
? 桃樹開滿了整座山,很美;屋前屋后柿子樹,掛著一個個紅燈籠,很美;倒映在河邊的柳樹,很美;院子里的槐花,落滿整個院子,很美……
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位觀察樹,樹的美也是不同的。
? 樹的聯想
? 由樹所在地點引發的人、動物等周邊環境以及其它想法統稱為聯想。這些聯想可以寫進文章里。聯想一旦產生了,這棵樹就寫活了,你的文章就靈動了。
? 聯想要從美出發。色彩美、大小對比的美、動靜結合的美、情感的美。巴金說“情感推動筆尖”,寫任何文章都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 光,影、氣味、聲音、露珠、經過的云、樹干上的螞蟻、樹的結疤……這些都是樹的美,觀察并記住這些,有了回憶,就會有畫面感,再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會很輕松。
? 怎樣尋找樹最美的風景
? 1、觀察
? 創作源于生活!未經觀察,如何發現?長期觀察,抓住特點。
? 2、尋找美
? 尋找就是探索,就是腦力風暴、就是調動經驗細致觀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很重要。
? 3、審美
? 色彩美、大小對比美、動靜結合美、情感美。
? 4、聯想
? 不要只寫眼前之景。
? 四、寫作線索
? 以主角樹為中心,去找線索就是寫景作文。
寫景作文
1、景物順序、觀察
? 2、敘事為線索,想象
? 3、情感為線索,情感
? 發散性思維,一幅作文導圖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次思維過程。
? 很多時候作文類圖書都在講述理論,我覺得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要有審美能力,要有文字感覺,要知道自我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