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單車后,共享充電寶火了,火的莫名其妙!沒趕上共享單車這趟投資班車的大佬們,又一窩蜂地紛紛砸錢做共享充電寶。
僅僅40天,整個共享充電行業的創業項目已經多達22個,參與的投資機構超過38家,融資達到11筆,總額超過12個億。聚美優品更以3億投資共享充電企業街電,掌門人陳歐更豪言:“對該項目投資無上限,未來3個月內將繼續注入幾十億資金。
共享充電寶真的這么賺錢嗎?
真相是共享充電寶比共享單車更賺錢,90天回本,年成本利潤率可達85%。
下面就先來說說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
共享充電寶主要有兩種模式:以小電為代表的桌面模式,以街電和以來電為代表的大機柜模式。小電和街電主要集中在餐廳、KTV、親子中心等區域。來電的大機柜則投放在大型商城、高鐵、火車站等地方,價格都在每小時1塊錢左右。
1、桌面充電的盈利模式
桌面模式盈利主要以租金為主,使用頻次在3~5次/日,每次以1元/小時計算,一臺設備一個月的營業額在90~150元之間。月租賃成本以約30元/月進行計算,把人力維護及折舊成本估為10元/臺。
根據利潤 = 營業額 – 渠道費用 -人力維護及折舊,利潤=90-150-30-10=50-110元以每一臺設備80-100元的成本計算,除去人力成本與折舊,2個月便可回本。
而很多商城和商家為了積攢人氣,會讓共享充電寶低租金甚至免費進入。
2、機柜式充電寶的盈利模式
機柜式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充電寶租金; 柜機廣告 ;出售數據線。
利潤 = 營業額 – 渠道費用 -人力維護及折舊,(營業額 = 使用頻次×小時×單價×個數×出租天數),每臺充電寶每天被使用的頻次在0.7~0.8次之間,每次租借時長約為3小時。
如果以一個機柜內裝40個充電寶來計算:
每個機柜的月營業額=0.7-0.8 *3(小時)*40(臺)*30(天) = 2520元-2880元
一臺機柜的實際利潤=2520-2880 – 租金成本- 折舊費用
其中,部分商場收取租金,部分不收租金,大型商超場地租金以1個月1000-2000元來計算,當然,不排除有些地段的商城租金高于這個數。
一臺充電寶成本為100元/36個月的使用周期*40(臺)=111元,我們按照“租金+折舊”,每月共1500元來計算,那一臺機柜的利潤=2520–2880 – 1500 = 1020–1380元/月,在硬件方面,充電寶+機柜成本在100元/個左右,每個機柜40個充電寶,成本為4000元。一個維護人員可維護50個網點,200臺設備,4000個充電寶的話,單個充電寶的維護成本在1.5元/月。
回本周期=硬件成本+維護成本 / 利潤 = 4000 + 1.5*40 / 1023~1380 = 3~4個月
我們再將充電寶的損毀率折算到三年使用周期中,年銷售成本利潤率= 年利潤 / 年成本 *100%= 63%~85%
機柜式充電寶模式4月便可回本,年成本利潤率最高可達85%。同時,部分商家還可以出售數據線和機柜廣告獲得利潤。
我們再從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兩者的具體運營方面,做下對比:
人力維護成本
單車數量與維護人員的配比大概在1000:1,以一個維護人員6000元計算,一臺單車的正常維護費用在6元/月,而單個充電寶的維護成本在1.5元/月。
損毀率對比
各類單車的損毀率在10%-30% ,損毀后的調度費用每次便超過3元。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壽命有800次,中途損毀后,廠家會提供保修服務,成本維修成本為0。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壽命都在三年左右,使用期限沒啥差異。
回本周期對比
共享單車以一年270天騎行來算,以每日2元收入,一年就可獲得500元左右收入,回本周期在1年左右,而共享充電寶的回本周期,一般在1個月-4個月。
投入與產出對比
以最便宜的共享單車500元為例,平均每月維修一次,其他時間正常維護,三年的投入成本為=400+12*3*(6+3)=718元,營業額約為1500元。
而單個機柜式充電寶3年的投入成本為=100+36*1.5 =154元,3年租金為1350元,合計1504元,在不計廣告的情況下,單個機柜式充電寶營業額約為2300-2600。
這么看來,共享充電寶的投入成本遠低于共享單車,未來盈利遠遠高于共享單車。
“站在風口,豬都會飛,但是,風不大,只會被摔死!”當一群資本大鱷真正逐力搶占這塊“共享”蛋糕時,我默默地問了下周圍的朋友,出門在外你會選擇共享充電寶嗎?某一朋友說:“現在有一個背夾充電寶,你不知道嗎?既可以是手機套也可以是充電寶,又輕薄又方便,我干嘛還要去用共享充電寶?”
人常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我們來說說共享經濟這個概念:
也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共享經濟,共享經濟強調兩個核心:“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費”,是個人與個人之間把閑置的資源進行有償的價值互通分享,同時要符合低使用率和高價值的特點,而當下的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確切地說是網租經濟,和之前的滴滴打車、神州專車完全是兩個概念。
通過鋪點和狠砸資金做大規模來賺取利潤或者說是網傳的“得流量,得大數據得天下。”這樣“偽共享”的商業模式火爆的背后勢必伴隨著虛假的繁榮。
對于這樣的網租經濟,資本大鱷還在踴躍地跟風:
5月10日,共享籃球項目“豬了個球”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
5月11日,四野創投會投資1000萬作為共享雨傘的研發和投放。
真相,其實只是一群投資人的假狂歡,一場燒錢的假未來。
王思聰說,“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我想說:“豬了個球、共享雨傘能成,那來一個共享男友,可好?”
文章素材來源騰訊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