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96盛行的今天,許多企業為了提升團隊產出,推行各種強制加班的措施,效果都不能令人滿意。那么,如何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呢?以下幾種情況需要避開,
第一,只知拼命加班,拿苦勞當功勞
自從阿里宣布996是福報后,加班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事。有“經驗”的項目經理,在項目失敗的時候會說,我們加班都加成這樣了,項目還失敗,真的沒有辦法了。這種說法,似乎也得到了許多領導們的理解,而不去復盤項目失敗背后深層的原因,導致團隊重復地犯同樣的錯誤,毫無改進,人為地造成了一種集體性的低效。
? 總結一下,長期拼命加班,就是用勤奮來掩蓋效率低下的表現。一直拼命加班,哪里還有時間思考和實踐,不僅毀了身體,真正重要的東西——思維和認知方式也無法升級和迭代。只要工作不是勞動密集型,這種用加班來掩蓋懶得思考的習慣就要趁早改正。而且,靠積攢工時賺取來的職場地位,早晚會被取代。
第二,許多人把1年的工作經驗,重復了10年
在自我提升之路上,大部分人很容易原地踏步轉圈圈,轉了半天也走不出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把自己當成產品來打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就發生了改變,也更容易正視“自己”這個產品的缺點,放下矯情的“自我”,在平和的情緒當中,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不斷迭代升級。
第三,瘋狂“輸入”但從不“輸出”
在網絡極其發達的今天,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很多,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書籍,聽音頻還是上網課,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但是,通過這些方式來學習,你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效果如何呢?恐怕大多數人會說,花了不少錢,總覺得對自己提升不大。問題出在哪里呢?答案是學習方法不夠高效。
在眾多的學習方法當中,費曼學習法是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認可的高效學習方法。所謂費曼學習法,就是當你學習了一個新知識后,想象自己是一個老師,用最簡單的、淺顯直白的話復述表達復雜深奧的知識,最好不要用行業術語,讓非行業內的人也能聽懂。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最好想象你是在給一個80多歲或者8歲的小孩子去講,甚至他們都能聽懂。例如,你自詡是技術高手,那么嘗試向外行解釋區塊鏈、邊緣計算、原子計算,看看能不能用幾句話說明白?仔細想想,其實做到并不容易。
第四,目標遠大,行動滯后
完美是完成的敵人。追求完美,在這個世界里本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可惜變成了拖延的擋箭牌。所以,先發優勢很重要,世上沒有什么事情是在想得非常完善之后再做就能成功的。與其糾結細節,不如先行動起來,好歹先破局,搭建一個粗糙的框架,之后再一步一步優化升級也不遲。
總之,越希望結果完美,離完成就越遠。
第六,在無效社交上浪費時間
? 社交的本質是一種交換,這個交換可以是金錢、資源、人脈、感情等。無效社交有兩種常見形式:對方無法為你提供價值,但你舍不得不理他(她);你無法為對方提供價值,但你又忍不住想抱大腿。前者叫“拎不清”,后者叫“巴結人”。其實真相只有一句話:你沒用的時候,認識誰都沒用。
所以,有與大佬合照和換名片的功夫,還不如扎扎實實做業務,閑暇時多看幾本書,把能力搞上去,爭取有一天能為大佬提供一點價值,雙方各取所需。
第七,不會休息
工作是為了賺錢,休息是為了積攢力氣去賺更多錢。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會休息,筆者之前很愛加班,為了獎勵自己的辛苦,周末一般在家躺兩天,然而到了周一,依然沒有工作的狀態,這就是職場上常說的“周末綜合癥”,非常影響工作效率。原來我是一個不會休息的人。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對于腦力工作者來說,大腦休息才是真正的休息,而不只是身體在休息。
以上內容,摘自暢銷書《技術人修煉之道》,作者黃哲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