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這些人無用地死去……”難道存在有用的死?原本也可能是一個蹩腳司機忘了踩剎車,一種惡性程度相對高的癌癥,一個原子彈,唯一重要的,是她已不在了。武器,子彈,暴力,這一切不過是舞臺上的布景,真正上演的,叫失去。——《你無法得到我的恨》
作者經歷了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襲擊,用這本書記錄了他的失去。但是噩夢并不會停止。世界因為人的自由意志,自然規律背后又充滿著隨機性。知乎上看到過類似“如何面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的問題,最后的最后,也只有一句——必須接受,因為還要活下去。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因為這本書可以醫治受傷的人,它不過是把難以疏解的情緒鎖進文字里。
這本書無法醫治我。我們無法醫治死亡。我們滿足于將它馴服。死亡是一頭野獸,尖齒獠牙。我不過試圖建立一個關住他的獸籠。可它就在邊上,流著涎水伺機吞食我。在死亡與我之間,是紙做的柵欄。當電腦關機,它便釋放出來。
推薦的原因是作者擁有記者和作家的敏感細膩,寫出了許多受傷之人的心聲。大家作為旁觀者,可以獲得當事人的客觀感受,在身邊遇到有相似遭遇的朋友時,可以給予科學的關照。
不喜歡講述自己的傷心故事,因為我確信每個人都在生活之中掙扎,也因為別人無法感同身受的事實。
最近參加了一個朋友家的葬禮。我覺得我同樣也是作者筆下那個整裝待發的“深表悲痛”的人。
可是,我得和海蓮娜的家人喝杯咖啡,商量一下后事、葬禮、警察、心理援助,這一切褻瀆憂傷的繁文縟節。在我們的想象里,這是純粹的,超脫一切物質約束。可一個現實的葬禮便很快地收回了它的權利。還沒來得及搞清楚降臨到你身上的事,身著和禮服的“深表悲痛”者們已經整裝待發。
很多人的問候只是例行公事,即是小心翼翼的關心,不過也只是打探你的心里狀態,給予他認為你需要的同情與幫助。
一位年輕女子開始跟我們解釋。她的聲音泄露了她的習以為常。“艱難的一刻……可怕的情形……警察的工作……”她所有的詞匯顯得老生常談,仿佛二手的同情。她的沉默經過計算,手勢經過準備……
所以刻意的,我們不愿意把經歷的重大變故掛在嘴邊,也不想以此作為談資,更不想與他人分享感受,內心洶涌,話到嘴邊,就像狂風驟雨過后的水面,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不是我們不需要,別人就不會給。外界的話語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文字像是散落的音符,雜亂的樂章……
一個接著一個,或所有的詞同時到達。他們來了,有些又走了,有些留下了,有些詞又呼喚著另外的詞。每個詞開始演奏它小小的音樂。就像一個樂隊開始演奏前那幾秒鐘。我們聽到散落的、不和諧的、隨意的聲音,接著,所有的音符交錯相合,令你脊柱挺直,越來越強烈,直到一種絕對的寂靜,可以演奏樂譜了。
于是我們用平靜的回答和完美的微笑,不給別人安慰的機會。但有時,我們又會變得柔軟傷感,特別是在獨處的夜晚。
我以為如果有一天月亮消失了,那么大海會退潮,不讓人們看到它在哭泣。風將停止飛舞。太陽再不想升起。根本沒這回事。這個世界繼續運轉,像被讀取的計數器。
這時候,很多人的心里就會出現一個聲音,為何我要遭受如此不幸,都是因為他,我才淪落到如此地步。但是,作者知道,恨很容易,但恨并不能懲罰罪人,反而會冷落了當下需要關照的人。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們是誰,你們是已死的靈魂。
可是,我不會以仇恨來滿足你們。這正是你們想要得到的,但是,以憤怒回應仇恨,就是向同樣造就了今日之你們的愚昧認輸。
有一個可以泄憤的罪犯在手,是一扇敞開的門,一個躲閃痛苦的機會。罪行越嚴重,罪犯越理想,仇恨就越合理。人們以考慮他而回避考慮自己,以憎惡他而避免對自己生活的厭惡,人們為他的死而喜悅,從此不再對活著的人微笑。
因為可以決定不去恨,所以不會推卸自己的責任。
發生的一切或許是可以加重罪行的情節。所謂加重罪行的情節,是為了審判,為將損失量化。但人們沒有計算淚水,也無法用憤怒的衣袖將它試干。我感覺我是他們中的一員。我獨自與兒子生活,在不久后的將來他會問我那晚發生的室。如果把我倆這段經歷的責任推給其他人,我該如何對他解釋?難道讓他轉向這些他人而去理解所發生的一切嗎?這些人不過是那晚等待他媽媽的死神所派出的死者而已。
在我們展示出堅強一面的時候,又會被別人當作英雄。這是我們不希望的,因為我們的堅強不是為了做別人的英雄,偶爾也會想要放下責任,任性一把。作者一口氣傾倒出的脆弱也是真實的。
從遠處旁觀事物時,人們總覺得那些從困厄中幸存下來的是英雄。命運降臨到我的頭上,就是這么回事。……我想對他們說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文字。即使我可以說服自己這些文字就是我,我不知道它們是否將是我的全部。一夜之間,我能令自己沉溺。
我怕讓對我有所期望的人失望。我是否還有懦弱的權利?憤怒的權利。無能為力的權利。疲倦的權利。濫飲和繼續抽煙的權利。和一個女人相遇或不再有其他女人的權利。不再、永遠不愛的權利。不想游戲、不想去公園、不想講故事的權利。缺席的權利。不與眾不同的權利。玩世不恭的權利。情緒低落的權利。錯過起床時間的權利。去托兒所接孩子的權利。把想做的家常菜做砸的權利。發脾氣的權利。可以不用全盤托出的權利。不再重復講述的權利。平庸的權利。害怕的權利。不知道的權利。不愿意的權利。不能做人的權利。
我們不恨不是因為他不可恨,而是選擇接受我所遭遇的一切。我們微笑不代表我們沒有傷痛,而是為了拒絕無用的安慰。唯一可以安慰我們的是一個信念:
自由的靈魂將在天堂歡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