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如下: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
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
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
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
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鄒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滕州的墨子、軍事家孫子等,均出生于今山東。
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鄒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山東省是中國的經濟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國溫帶水果之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三名,占中國GDP總量的1/9。2013年,山東與廣東、江蘇,一起被評為中國最具綜合競爭力省區。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致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
清末,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農民闖關東謀生,成為今天東北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有17個地級市,以下分為137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4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6個縣
山東省屬于少數民族雜居、散居省份。山東省56個民族齊全,有55個少數民族。
百度看完,“厲害了我的山東”。
小的時候記憶,也就夏天去捉知了猴,炸了吃,捉的螞蚱,路燈底下的蟋蟀也一并炸了撒上細鹽(現在是絕對不敢的,還有一種養雞廠里沒孵出小雞的蛋,也很好吃)。
冬天的時候,河里的冰凍的很厚,會在河邊呆上好久,看冰里的各種絢爛的變化。
過年的時候有戶殷實的鄰居家里放的煙花,里面有降落傘,可以拿來玩。
鄰居家的奶奶會講各種鬼故事,我搬個馬扎坐著聽到很晚。
有時還幻想著我是上蒼拍下來的仙女,暫時隱在世間。
《射雕英雄傳》是要去別人家里看的。
磁帶,卡帶機,海米,香蕉都是自己想要的。
家里的小院里種著葡萄樹,四顆山楂樹(花開的時候很美,霜降的時候的山楂也很美),月季(因為種了好多年,花開的很大),石榴,一欄的雞。
經歷了歲月,一切也變的美好,只是有些不想去想,更不愿言說。
19歲來到濟南,完成人生的工作結婚生子。
現在居住的濟南,在創城(創建精神文明城市),打算從二線城市到一線。拆違拆臨,馬路上干凈寬敞了很多。
二環以內禁止鳴笛。宜家也剛剛開業,山東書城也蠻有情調的,經常會有作家來,講座,簽名售書。“寬厚里”有些類似某些大城市的小吃街,北京的王府井,西安的回民街。濟南什么時候有了地鐵,就像大城市了。
打卡景點的話,趵突泉,大明湖(免費了),千佛山?
說重點:
吃,魯菜,膠東菜(海鮮)
魯菜都說是,量大。傳統魯菜:九轉大腸(我咋首先想到是)、爆炒腰花、蔥燒海參、奶湯蒲菜、糖醋鯉魚、北京烤鴨據說也屬于魯菜。然后聽外地人說“黑乎乎,油乎乎,咸乎乎”,不過本人覺得還好了,現在都注重養生。不過路邊小館子還會這樣的。
因為山東靠海,膠東菜也是屬于魯菜,海鮮也給力的!梭子蟹、趴蝦(皮皮蝦)、肥蛤、海腸、海蝦、海蜇……不過我們離的有些遠,有些店里是很新鮮的,連夜運來的。
入夏馬路邊隨處可見烤羊肉串的,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麻辣龍蝦,毛蟹,現在創城,搬到屋子里一些,取締的更多,人氣少了很多。
反到出去吃飯的選擇多了,火鍋、韓國,日本的餐廳也越開越多。各種連鎖的。
【其他】
濟南還有:東阿阿膠、平陰的玫瑰花、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秋天和春天是很少的,長袖幾乎穿不到的。秋冬霧霾還是蠻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