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粵語仿佛成為了網紅,前后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先是在某小學開設粵語教程,這兩日陳小春保衛粵語又上了微博熱搜。
當時看到在廣州市區某小學開設專門的粵語課程時,我既喜又悲。
喜的是粵語終于可以作為一門課程在學校里讓孩子們學習;悲的是在以粵語為地區語言的廣州地區,竟然還需要用這種方式推廣粵語,現在的小孩居然要在學校課堂上才能學習到粵語。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粵語不過是全中國眾多方言中比較有名的一種而已;但對于我來說,粵語是母語,是最親切的語言。這就如藏族的藏語,北京的兒化音,福建的閩南語。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出生于1994年,在廣州西關和東山長大。
在我小時候,廣州的大街小巷里說的都是粵語,被稱為廣州話(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廣州西關地區的發音),居住的大多是廣州本地人,和老街坊聊天、出門買菜、到餐廳點菜等等,脫口而出的都是毫不猶豫的廣州話,而對方,大多也以廣州話回應。
那時候的廣州,是我記憶里感覺最親切最熟悉的廣州。
現在的廣州,發展迅速,每日千變萬化。所謂北上廣深,廣州作為中國里公認的大城市(還被冠上了妖都的稱號),吸引了無數外地人前來工作。所以,如今在廣州的道路上、公共交通上、餐館上,大多說的都是普通話。
廣州人似乎也慢慢習慣了這種新生活,再也不開著家門與鄰居閑扯,因為鄰居是不認識的外地人;到外面便利店買東西,或招呼服務員點菜時,我們都用普通話展開交談。
來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漸漸不能馬上分辨清楚誰是廣州人,誰不是。后來,弄了不少笑話,如果你也是廣州人,你肯定也遇到過。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去商店買衣服時問價錢:用普通話問這件衣服多少錢?店主用普通話回答。轉過身去,店主用粵語與旁邊的人交談,再轉頭來,用普通話向你介紹衣服。然后你哭笑不得地說,我會說粵語。店主笑了笑,你們才用粵語交談起來。
中國民族眾多,各種方言眾多,不統一學習一門國語實在無法溝通,所以我認為推廣普通話是有必要的。
二十多年前,全國已經開始推廣普通話。我在上幼兒園時便開始學習普通話,從拼音開始,當時的我不過四、五歲。上小學三年級時,我和我身邊的所有小伙伴都能說流利的普通話。
這么多年過去了,得到的效果顯而易見,80后的年輕人幾乎都會說普通話,但同時又失去了很多東西,例如自己母語的傳承。推廣普通話時,不應抹殺掉下一代人學習母語的權利。
在許多學校里,大大的橫幅掛在鮮明的位置,上面寫著請說普通話,孩子們甚至還被老師規定在學校必須說普通話。
現在有一個很奇怪又相當普遍的現象,我更加無法理解。父母倆人說地道的粵語,跟孩子說話時則切換成了普通話,有的甚至還不讓孩子說粵語,原因竟然是為了讓孩子說好普通話。
學語言,尤其重要的是語言環境,我個人認為孩子學習普通話的環境和氛圍在學校里就有了,回到家里又何必再強迫孩子說普通話呢?孩子在學校上學,老師每天上課時說的是普通話,而且小學一年級必定要學習拼音,有哪個孩子說不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呢?其實幾乎沒有。
然而在廣州,很多小孩竟然不會說粵語,父母能說流利標準的粵語,都是做人不能忘本,但這不是從小就教導小孩要忘本嗎?
母語都能丟掉,那還有什么不能丟的?語言是一代人傳至下一代人,口耳相傳,不求發揚光大,至少要讓下一代會說吧。
要是下一代不會說,那下下一代呢,下下下一代呢?是不是百年以后,粵語就將不再是廣州的特色語言了呢?是不是粵語的傳承之地不再是起源之地了呢?
廣州人比較包容,外地人來到廣州,用普通話與廣州人交談,廣州人會自動切換成普通話回應,生怕他聽不懂,哪怕是操著濃重的口音,但一定會盡力說普通話。
廣州人尊重外地人,大多數老廣會熱心地照顧聽不懂粵語的他們。可是這世間萬物,哪有理所當然之事?有些外地人來到廣州,聽不懂廣州人之間用粵語的交談,竟然會要求他們說普通話。
我有同學現在在讀研究生,她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有的同學一聽到她說粵語,就會狠狠地撂下一句:請說普通話。
請搞清楚情況,這是廣州,廣州人在自己的地方說母語,這樣也不行嗎?這道理不就跟不讓藏族人在藏區說藏語,不讓北京人在北京說話帶兒化音,不讓福建人在福建說閩南語一般蠻橫嗎?
近日,陳小春發了一篇長微博,其中對那位畢業來廣州5年之久仍不會說半句粵語的湖北妹子頗有微詞,原因是湖北妹子認為學粵語沒用。
其實我認為,外地人學不學粵語是他們的自由,他們認為學粵語有用與否,這也是他們的看法,我們本地人無權干涉。
廣州的確不排外,只是外地人想融入廣州,不求會說粵語,但建議要學會聽懂簡單的粵語,總不能仗著廣州人愿意遷就外地人就認為粵語沒用。
任何母語非粵語的同胞都可以認為學粵語沒用,但絕不能認為粵語沒用,這是原則問題。
無論是誰,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外地人必須尊重這個地方的文化習俗,而語言是其中具有地方特色且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請那些輕視粵語的外地人(當然是極其小部分,很多人還是很喜歡粵語的)不要再強迫粵語使用者都說普通話。
再者,這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包括方言),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才最終漸漸形成的,所以語言沒有地位高低之分,任何一種語言都值得被尊重及傳播。
作為母語為粵語的廣州人,我絕不希望看到有任何人敵視粵語,甚至詆毀粵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想所有母語為粵語的人,都會站起來共同捍衛粵語。
最后推廣一下:粵語真的很美很動聽,有著與普通話不一樣的韻味,歡迎廣大有興趣者前來學習哦。
順道普及關于粵語的部分背景:
粵語與普通話相比,確實要難一點,粵語有九聲六調,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粵語約有2200多年歷史,不僅在廣府(廣東和廣西)一帶有將近4000萬使用者,還在海外多個國家的華人社區中被廣泛使用,更是被聯合國承認為語言,且列入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之一。
當年,粵語曾一度被提議為中國國語,但后來,普通話被最終定為國語。在全民推廣普通話運動中,粵語受到普通話的影響越來愈大,導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布區的許多年輕一代不懂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這種情況使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