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被這樣一部電影打動過,浮沉的光影、舒緩下沉的音樂、曖昧不為人知的情愫.....我們總是在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
就是這部《花樣年華》,多少人將它放至心中第一,再無其他。
最近,這部《花樣年華》的刪減片段又被大家提了起來, 相比于公映版在些許遺憾落寞混合歲月塵土里戛然而止,這些片段多了些許完整感。
2046號房間里的秘密為我們所知曉,卻終究不過一場不敢承認的愛情放縱。
七十年代的蘇麗珍不再燙發,也不再穿旗袍,氣質卻不減當年。
吳哥窟不為人知的重逢,周暮云終于問出了心中的那句話,可一切都早已成為過去。
這些片段啊,刪了更好。
愛《花樣年華》,就是愛它的點到即止、欲蓋彌彰。一邊看一邊希望兩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能近些、再近些。
聽著懷舊悠長的音樂看著蘇麗珍在昏暗狹長的樓道里緩慢行走,身姿搖曳,裊裊婷婷。
在蘇麗珍換上了27套旗袍里,看到了中國女人美的極致,也看到了她內心的寂寞與壓抑。
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一抬手的姿勢,一個深邃的眼神,微微側身的樣子,每一個背影都有戲。
精致的旗袍裹住了肉體,也裹住了靈魂。
但,那只是蘇麗珍,絕不會是張曼玉。
18歲憑港姐亞軍及最上鏡小姐出道,滿臉膠原蛋白,彼時的張曼玉如一張白紙般清澈動人。
出演角色也多清純逼人,如陽光鋪面。
25歲之后演技與氣質逐漸成熟,綻放出自身獨特韻味。憑借《人在紐約》拿到人生的第一個影后。
一部《阮玲玉》令她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迎來了電影事業的第一個巔峰。
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你明明知道這個人不是阮玲玉,但你卻無法不把她當作阮玲玉。
之后的張曼玉,戲路越來越寬。
她是《新龍門客棧》中風騷、潑辣、風情、放浪、傲氣、堅韌、義無反顧的金鑲玉。
她騷卻不下賤,義氣卻不蠢鈍,成為了一個名垂影史的經典武俠形象。而張曼玉的演繹,光芒萬丈,甚至掩蓋了林青霞的存在感。
她是《青蛇》中不諳世事,但又妖嬈魅惑不失靈動俏皮的小青。
學會了愛也學會了流淚,得而失才讓情更刻骨,碎徹底才讓痛更銘心。所有的妖媚都消逝在那一滴眼淚里。
她是《東邪西毒》中明艷如花的慕容嫣。
“在我最美好的時間,我最喜歡的人不在我身邊” 這段窗邊獨白曾擊中多少人的內心。
1996年,張曼玉在短暫息影后重歸影壇,開始走向國際化。
在被譽為華語最佳愛情影片之一的《甜蜜蜜》中,張曼玉得到了“從未有過如此真實而精湛演出”的高度評價。
張曼玉的演繹令人感動又心痛,陌生的街頭,絕望透過屏幕撲面而來。
《清潔》中努力戒掉毒癮的單身母親,精湛的演技之外,張曼玉還大秀英語、法語和粵語多語言功底。
并憑借此片榮獲戛納影后,這也是亞洲首位戛納影后。
在《清潔》中西式外放的性格同《花樣年華》中式內斂差距收斂自如,足以可見這位影后的扎實功底。
之后的張曼玉,逐漸退出電影圈,在時尚領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先后登上諸多海內外著名雜志封面,被譽為華語時尚ICON。
巔峰之后,應該做什么?嫁入豪門相夫教子?亦或是優雅老去看歲月靜好?
不,張曼玉說:是自由和夢想。
我希望擁有粗糙但強大的力量,勝過虛偽的美麗。(2007年芭莎專訪)
息影后的張曼玉跟隨獨立音樂人玩起了搖滾,這種從零開始的感覺,在她看來,非常的享受,而音樂,也是她曾經最早的夢想。
當面臨開唱后四起的爭議、因為走音而飽受批評,也只是淡淡回應:好的壞的都是做自己,并誠懇表態:我會努力,我不要停。
是啊,歲月帶走了很多人的自我,但絕對沒有張曼玉。
四十歲后我突然多了些人生思考,覺得人生不應該只有拍戲。每天待在片場里,外面發生什么都不知道,像個白癡一樣。我覺得是時候應該停一停,去真正感受生活,豐富自己的見識和興趣。我現在基本是想到什么,就會盡量去滿足自己,什么都想嘗試,感受更廣闊的世界。
她演了無數次別人,終于可以做一回自己。
我們,又何嘗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