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劉禹錫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01、自幼聰慧,喜愛詩詞
父親劉緒,為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蘇州嘉興,并在當地為官。
772年,劉禹錫出生于蘇州嘉興,很小就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
劉禹錫自幼聰敏好學,很有教養,童年時代的劉禹錫頭發束成兩個角,但已經學習《詩經》和《尚書》了。
他衣服上佩戴著象骨制成的裝飾品,態度恭謙、莊重、安詳、文雅,與眾不同。
02、少年得志,扶搖直上
790年十九歲前后,劉禹錫游學洛陽、長安,他才華橫溢,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
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
太子校書主要負責整理和校對書籍,整日和書本打交道,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學習了關于音樂、書法、天文、醫藥方面的書籍。
由于圍棋下得好,同當時的帝師王叔文意氣相投,很受王叔文的賞識,一路扶搖直上。
03、任節度使掌書記,與韓愈、柳宗元結為好友
公元800年,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因病去世,而張建封之子張愔自立節度使,不服從朝廷的命令。
唐德宗大怒,隨即任命淮南節度使杜佑兼領徐泗濠節度使,領兵討伐張愔。
杜佑身兼數職,大權在握,急于需要得力的人員輔助,恰巧劉禹錫守喪結束,于是任命劉禹錫為徐泗濠節度使掌書記。
劉禹錫年少時就非常崇拜杜佑,知道他學識淵博、精通史學,于是欣然答應了,劉禹錫負責文案記錄工作。
杜佑對劉禹錫多有關照和器重,劉禹錫也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學特長,為杜佑起草了很多章奏。
802年,杜佑入朝,劉禹錫也隨之回到長安,調補京兆府渭南縣主簿,后來又授監察御史。
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臺任職,三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04、參加永貞新革失敗,被貶
805年正月,唐德宗駕崩后,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
原太子侍讀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這時受到唐順宗信任進入中樞。
劉禹錫與王叔文相善,其才華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對國家財政的管理。
這段時間里,劉禹錫政治熱情極為高漲,和柳宗元一道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
“二王劉柳”集團在短短的執政期間采取了不少具有進步意義的措施,
但由于改革觸犯了藩鎮、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在保守勢力的聯合反撲下,很快宣告失敗。
唐順宗被迫讓位于太子李純,王叔文賜死,王伾被貶后病亡。
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隨即加貶為遠州司馬。
05、被貶朗州,寄情于詩文
朗州在現在的湖南常德地區,在當時還是荒蕪的蠻夷之地。文化氛圍差,缺少同道間的相互唱和,可謂寂寞難耐,長夜難眠。
但他不甘沉淪,始終充滿著樂觀的心情,創作了大量寓言詩,表達自己不甘沉淪的雄心。千古絕唱《秋詞二首》就是這個時期寫下的。
秋詞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詩中,他自喻晴空一鶴展翅高飛,而且還哼著小曲,鮮明折射出他的詩情里的豪情萬丈。
同時,他還寫了多篇哲學論文,最重要的便是與柳宗元《天說》相呼應的《相呼應的《天論》三篇。
05、回京城作詩得罪權貴,再次被貶
815年2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816年春天,一天,他去玄都觀看桃花,抑制不住內心流動的豪情,寫了那首著名的《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這首詩表面寫桃花,實際上是托物言志。把朝廷比作玄都觀,桃花比作新得寵的權貴。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當年我們改革成果,哪有你們什么事啊。
很快這首詩傳遍朝野,得罪執政,被貶謫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史。
幸有裴度、柳宗元諸人幫助,改為連州刺史,這次被貶了十二年。
06、和柳宗元惺惺相惜
劉禹錫坎坷的一生中,有一位摯友始終陪伴在他心靈的左右,他就是詩人柳宗元。
他們兩個人一起進京應試,同榜登進士第,同朝為官,共同參加王叔文政治集團,并肩革新,遭遇失敗一同被貶。
不料,因劉禹錫《游玄都觀》一首詩觸怒權貴,劉禹錫柳宗元一干人等又遭貶謫,柳宗元被貶到柳州。
劉禹錫因是此詩的作者,使他遭到了比柳宗元等人更重的打擊,置他于最遠的播州。
劉禹錫家里有個老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著劉禹錫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紀的老人受不了這個苦。
柳宗元得知劉禹錫的困難情形,連夜寫了一道奏章,請求把派給他柳州的官職跟劉禹錫對調,讓他到播州去。
大臣裴度也在唐憲宗面前替劉禹錫說情,憲宗總算答應把劉禹錫改派為連州刺史。
赴任途中,劉禹錫與柳宗元結伴而行,一直從長安走到湖南衡陽才依依不舍地揮淚分手。
臨別時,他們互相贈詩表達彼此深厚的感情。后來柳宗元客死柳州任上,劉禹錫接到噩耗頃刻間便淚如雨下,悲痛不已。
劉禹錫花畢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遺作,然后又全力第資刊印,使其得以問世,并收養了柳宗元一個兒子。
劉禹錫和柳宗元這種生死契合,同進同退,相濡以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世代傳誦的佳話,二人也被后人并稱為"劉柳"。
07、被貶連州為民造福
劉禹錫被貶到了連州,并不沉淪。作為連州刺史,他具有遠見卓識:治貧先治愚,施政以培育人才為先。
于是他登臺講學,教澤州人,帶動連州文化進入興盛時期。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元和十二年間,連州出了第一個進士劉景,后來劉景之子劉瞻又高中進士,后任至唐朝宰相。
據史載,連州歷史上共有進士138人,登進士第者,既有名列前茅的,又有兄弟同中的,,為連州在廣東科舉場上贏得“科第甲通省”之美譽。
劉禹錫到達連州時,連州曾出現過“罕罹嘔泄之患”的疫情。劉禹錫心急如焚,向遠在湖南道州的薛景和廣西柳州的柳宗元請教藥方。
薛、柳二人把一些民間的藥方寄來連州。這些藥方果然十分有效,幫助連州人民躲過了瘟疫。
劉禹錫一直注重搜集各種流傳于民間的單、驗、秘方。加上柳宗元、薛景寄來的單方一起編成了一部醫書,起名為《傳信方》。
劉禹錫來到連州后,在連州建成了唐代第一個嶺南名園——海陽湖。
他將海陽湖疏浚修繕,建亭立榭,合為十二景,親自為每處景區賦詩一首,合為海陽十二詠。
,此亭“前有四榭,隔水相鮮。架險通蹊,有梁如霓”,并著有《吏隱亭述》。
08、寫《再游玄都觀》,第三次被貶
劉禹錫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節。他想起那個玄都觀的桃花,有心舊地重游。
到了那里,知道那個種桃的道士已經死去,觀里的桃樹沒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滿地長著燕麥野葵,一片荒涼。
他想起當年桃花盛開的情景,聯想起一些過去打擊他們的宦官權貴,一個個在政治爭斗中下了臺,而他自己倒是頑強地堅持著自己的見解。
想到這里,他就又寫下了一首詩,抒發心里的感慨,詩里說: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一些大臣聽到劉禹錫寫的新詩,認為他又在發牢騷,在皇帝面前說了他不少壞話,皇上又把他派到外地當刺史去了。
09、任夔州刺史寫《竹枝詞》
公元821年冬,穆宗任命劉禹錫為夔州刺史,這里是巴人竹枝歌舞的故鄉。
劉禹錫在這里開始了《竹枝詞》的創作,他寫的《竹枝詞》汲取了巴人竹枝歌舞的精華,色澤清瑩,音調和美,具有優美圓熟的藝術技巧。
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城西門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竹枝詞九首》
至此,《竹枝詞》終于吐露芳華,在中唐詩壇上別開生面,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惡劣環境逼出陋室銘
公園824年8月,五十三歲的劉禹錫由四川夔州調任和州刺史。
在和州,劉禹錫住的是很狹小而又簡陋的房子,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與他的刺史身份很不相稱。
但是就是在這里,他的創作激情迸發 。寫下了著名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與白居易相識相知
元826年冬,劉禹錫55歲。當時他已總計被貶謫二十三年,奉召返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
途經揚州時,他正好碰到生病從蘇州刺史位置上退下來、也要回洛陽的白居易。
這是他們兩個人的第一次相見。被朝廷放逐四海,劉禹錫都能泰然處之,詩意地生活。
白居易也生性曠達。這次兩人見面,自是詩酒唱和、其樂融融。
宴會上,白居易賦詩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白居易和劉禹錫在飲酒,劉禹錫寫詩是天朝國手。
但是命不好,那么多庸碌之輩都比你混得好。被貶二十三年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劉禹錫自是感激,馬上作了一首詩作為酬答:《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2、被貶生涯結束,愜意的晚年生活
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827年,任職于東都尚書省,從初次被貶到此時,前后共歷二十三年。
從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
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等交游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
13、文學成就卓著
劉禹錫是唐朝年間有名的大文豪,在當時的文壇有著很高的地位,他的詩文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劉禹錫創作了一批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好詩。其中《堤上行》最有名。
堤上行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他對生活充滿激情,不管是被貶邊地還是多病的晚年,都寫出了昂揚樂觀的詩句。
詠懷古跡的作品如《金陵懷古》、《蜀先主廟》、《觀八陣圖》等,都是名篇。
金陵懷古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不僅藝術技巧純熟,思想內容也達到很高水平,而且精辟簡潔,韻味深長。
劉禹錫對醫藥、天文、音樂、書法等也有研究,他在詩中寫道:"語到不言時,世間人盡睡。"
劉禹錫和精通天文的僧惟良常常到了深夜還在討論天文問題,為了搜集各種醫藥單方、驗方,他30多年一直沒有間斷過。
842年,劉禹錫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劉禹錫弱冠入仕,一生為官,但卻歷經坎坷,但他身處逆境卻不消沉,不幸的政治命運卻促成了他文學上的成就,最終成了詩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