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找來的,而不是等來的。
18歲那年,我讀高三,在生日party上閉著眼許的愿望是:我想快點兒長大,長到20幾歲,那樣我就可以做媽媽了(18歲那年我就想要個萌妹子,我是多么喜歡女孩兒呀)。我22歲大學畢業,23歲第一份工作,24歲第二份工作,我才明白不是20幾歲就可以當媽媽,首先得有個男朋友。到了24歲的時候我媽開始催婚了,我想所有適婚年齡的父母都會開始催婚,我媽應該算比較早的那一撥。于是我非常有信心的給她放了狠話:您不用催,我保證24歲找一個男朋友,24-25歲談戀愛,26歲結婚,27歲生孩子。(18歲的愿望居然27歲才可以勉強實現,哈哈)
但是總不能只承諾不兌現呀,況且結婚生子對我來說不會是糟糕生活的開始,反倒是實現生日愿望的開始。于是我開始制定目標,研究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書籍和網站,有一本書《30天愛上我》讓我很有興趣,書中作者黃凱莉非常清楚的制定30天中找到男朋友的計劃。書中提到如何變身完美女人,如何篩選男友人選,如何從候選人中“面試”,最終成功獲取心儀男友,她真的在30天中找到了心儀男友。
另外在Ted上看到一個非常棒的視頻:<How I hacked online dating> (如何玩轉婚戀網) 演講者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猶太女人,講述自己如何用編程運算規則找出自己心儀對象,算出他們集中在哪個城市,收集他們喜歡的各種topics,通過 ? ?收集數據--放入系統--得出結論 ?最終在半年中通過自己安排的相親中找到了自己男友,然后現在成了老公,并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過著幸福的生活。
我琢磨這2個人的共同點,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歡那種類型的男友,其次要知道這類人都在哪里出沒或者在什么社交網站上比較多,其次怎么樣讓對方愛上你。所以首先我列出來了我對另一半的要求:必須聰明,必須是理工男,最好是IT男,本科以上學歷,研究生最好,要喜歡看書。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是周末上課,周一二休息,所以我首先排除了線下社交,因為絕大部分時間對不上,這樣會錯過狠多優質男。于是我決定線上交友,所以我羅列出了我經常玩的幾個社交平臺:豆瓣、知乎、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天涯(按所停留時間長短排列)分析各個社交平臺的優勢與不足,百度貼吧和天涯比較魚龍混雜,適合消遣娛樂,門檻又比較低,不太容易遇到我想要的優質男(并不是說明上面的沒有優質男)。知乎上有很多很牛的大神,豆瓣上文藝青年居多,比較符合我的要求。可是知乎和豆瓣不像QQ和微信回復那么快,一般回復要幾天甚至更久(有一句話不叫做趁熱打鐵嗎),所以我又在想如何把豆瓣和知乎上的人變為微信好友呢?于是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把上面我認為比較符合我要求的男人用掃二維碼吸引到我的群來,然后再通過某些話題的問答,篩選出一部分好友來,最后加幾個宏觀條件比較符合的為微信好友,最后找到機會讓對方約我見面吃飯,在見面的所有人當中,找到一位最有眼緣,最有共同語言,最符合我要求的作為男友。所有就在我24歲末快到25歲時候找到了我現有的男朋友。基本上都符合我的要求:研究生學歷,聰明的理工男,喜歡看書,有共同語言。
所有的幸福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愛情也一樣。